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对水分调控的响应附视频

被引:8
作者
陈志刚 [1 ,2 ]
陈蕾 [1 ]
陈瀚翔 [3 ]
周晓红 [1 ]
刘龙梅 [1 ]
机构
[1]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2] 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水分管理; 反硝化酶; 水稻; 根际土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X71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以典型的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J)、浅水层连续灌溉(C)以及控水(G)3种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NaR)、亚硝酸还原酶(NiR)以及羟胺还原酶(HyR)活性的影响,对比分析3种水分管理模式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对水稻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阐明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根际反硝化作用的酶学机制。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NaR以及NiR活性随水分管理的不同而显著变化,表现为连续灌溉>干湿交替>控水模式,且随着植物的生长,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的土壤NaR、NiR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成熟期NaR、NiR活性达到最低。土壤HyR活性则在浅水层连续灌溉模式最高,平均值为1.158 73 mg/(g·5 h)(以NH2OH计),干湿交替模式和控水模式下的土壤HyR活性平均值为1.092 10,1.027 79 mg/(g·5 h)(以NH2OH计),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HyR活性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波动变化较大,但整体上随植物的生长过程无显著增加或者降低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崇明东滩湿地沉积物反硝化酶活性对干湿交替过程的响应研究 [J].
郑伟 ;
黄卫红 ;
韩建刚 .
土壤通报, 2013, 44 (01) :122-127
[2]   湿地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的干湿交替驱动机制 [J].
韩建刚 ;
郑伟 ;
吴春笃 ;
朱咏莉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05) :7-9+76
[3]   反硝化功能基因——检测反硝化菌种群结构的分子标记 [J].
梁丽华 ;
左剑恶 .
微生物学通报, 2009, 36 (04) :627-633
[4]   水分管理影响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研究进展 [J].
李香兰 ;
徐华 ;
蔡祖聪 .
土壤, 2009, 41 (01) :1-7
[5]   水稻生育期内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研究 [J].
徐志文 ;
谢振文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4) :14919-14920
[6]   现代非培养技术在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J].
梁丽华 ;
左剑恶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4) :599-605
[7]   土壤羟胺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J].
史云峰 ;
武志杰 ;
史奕 ;
陈利军 ;
王殳屹 .
生态学杂志, 2007, (07) :1133-1137
[8]   农田土壤N2O排放过程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于萍萍 ;
张进忠 ;
林存刚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 (05) :20-22
[9]   淹水条件下籼稻与粳稻苗期根际土壤硝化作用的时空变异 [J].
李奕林 ;
张亚丽 ;
胡江 ;
沈其荣 .
生态学报, 2006, (05) :1461-1467
[10]   水稻烤田期间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J].
黄树辉 ;
吕军 ;
曾光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6) :1084-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