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净初级生产力的能源足迹计算方法

被引:24
作者
方恺 [1 ,2 ]
董德明 [2 ]
林卓 [2 ]
沈万斌 [2 ]
机构
[1] 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系
[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能源足迹; 净初级生产力; 空间占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净初级生产力是当前生态足迹改进研究的重要突破口。针对传统能源足迹存在着忽略多数土地的碳吸收贡献、碳吸收能力界定不清等不足,提出了基于全球平均净初级生产力的能源足迹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单位质量能源的生态足迹空间构成中,前3位依次为海洋、林地和草地,分别占28.32%、27.25%、21.77%。单位空间占用面积的能源热值由高至低依次为电力、气态、液态和固态能源,分别达2.11×106—9.76×107、108—116、88—99、68—72 GJ/hm2。对各类能源生态影响的判断均较传统方法乐观,这是综合考虑全球各类土地和水体碳吸收贡献的结果。基于全球净初级生产力的能源足迹反映了能源消费的空间占用平均水平,有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900 / 290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弹性系数的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J].
杨足膺 ;
赵媛 ;
付伍明 .
生态学报, 2010, 30 (24) :6741-6748
[2]   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钟太洋 .
地理学报, 2010, 65 (09) :1048-1057
[3]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与潜在转换关系 [J].
王兴华 ;
门明新 ;
王树涛 ;
陈亚恒 ;
霍习良 ;
周亚鹏 ;
许皞 .
生态学报, 2010, 30 (14) :3772-3783
[4]   生态足迹理论在能源消费评价中的缺陷与改进探讨 [J].
方恺 ;
董德明 ;
沈万斌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6) :1013-1021
[5]   现代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基础 [J].
张雷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4) :696-704
[6]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产量因子测算 [J].
刘某承 ;
李文华 ;
谢高地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3) :592-597
[7]   中国的生态服务消费与生态债务研究 [J].
谢高地 ;
曹淑艳 ;
鲁春霞 ;
肖玉 ;
章予舒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1) :43-51
[8]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进展 [J].
张金萍 ;
秦耀辰 ;
张二勋 .
生态学报, 2009, 29 (12) :6702-6711
[9]  
基于改进模型的东营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 杨海波,王宗敏,赵红领,李纪人.应用生态学报. 2009(07)
[10]   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 [J].
谢鸿宇 ;
陈贤生 ;
林凯荣 ;
胡安焱 .
生态学报, 2008, (04) :1729-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