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根系类型湿地植物的根系生长

被引:37
作者
陈文音
陈章和
何其凡
汪晓燕
王才荣
陈达丰
赖增隆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须根型; 根茎型; 根系; 生长; 水培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实验设计了一个水培系统,利用生活污水培养,对4种“须根型”植物美人蕉、风车草、象草和香根草和4种根茎型植物菖蒲、水鬼蕉、芦苇和水烛的根系生长进行比较研究。该系统由用于盛污水的塑料桶(顶部直径36.5cm,底部直径30.0cm,高34.5cm)和用于固定植物于水面的泡沫板构成。每桶种植1株植物,每种种5株。水培至10周时,须根型植物的平均根数达到1349条/株,而根茎型植物的平均根数只有549条/株。实验结束(水培第21周)时,须根型植物的平均根生物量为11.3g/株,根茎型植物的平均根生物量为7.4g/株。须根型植物根系中,d<1mm的细根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51.9%,而根茎型植物d<1mm的细根的生物量只占25.1%。根茎型植物的根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为0.2,显著高于须根型湿地植物(0.1)。须根型湿地植物的根系表面积(6933 cm2/株)极显著地高于根茎型湿地植物(1897cm2/株)。根茎型湿地植物根的平均寿命(46.6d)较须根型湿地植物根的平均寿命(34.8d)长。美人蕉的平均根数达1871条/株,根表面积达到22832cm2/株,远较其他种高。
引用
收藏
页码:450 / 4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不同植物构成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氮的去除效应 [J].
刘育 ;
夏北成 ;
不详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05, (04) :48-50
[2]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和选择 [J].
吴建强 ;
阮晓红 ;
王雪 .
水资源保护, 2005, (01) :1-6
[3]   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 [J].
袁东海 ;
任全进 ;
高士祥 ;
张洪 ;
尹大强 ;
王连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2) :2337-2341
[4]   浅谈人工湿地法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J].
戴兴春 ;
徐亚同 ;
谢冰 .
上海化工, 2004, (10) :7-9
[5]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附视频 [J].
邓瑞芳 ;
张永春 ;
谷江波 .
新疆环境保护, 2004, (03) :19-22
[6]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现状 [J].
李志炎 ;
唐宇力 ;
杨在娟 ;
岳春雷 .
浙江林业科技, 2004, (04) :57-59+63
[7]   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 [J].
蒋跃平 ;
葛滢 ;
岳春雷 ;
常杰 .
生态学报, 2004, (08) :1720-1725
[8]   垂直流美人蕉模拟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的净化效果 [J].
朱夕珍 ;
崔理华 ;
刘雯 ;
刘怡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761-765
[9]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生态效应 [J].
白峰青 ;
郑丙辉 ;
田自强 ;
不详 .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04, (04) :99-100+110
[10]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J].
王圣瑞 ;
年跃刚 ;
侯文华 ;
金相灿 .
湖泊科学, 2004, (01) :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