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与省域位势的时空耦合及驱动机制

被引:4
作者
冯珍 [1 ]
刘小红 [2 ]
机构
[1]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 省域位势; 耦合协调; 灰色关联模型; 驱动机制;
D O I
10.19820/j.cnki.issn2096-7411.2020.06.002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 ; 020202 ;
摘要
在分析互联网与省域位势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了时空耦合及驱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水平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位势发展水平是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互联网与省域位势仍处于勉强协调的发展水平,且各省份的耦合协调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市场机制、政府机制、产业机制、人才机制和信息机制对互联网与省域位势耦合协调的作用强度存在地域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3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31]   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J].
段婕 ;
孙明旭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 (23) :54-63
[32]   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及影响因素 [J].
盛彦文 ;
马延吉 .
经济地理, 2017, 37 (11) :10-18+36
[33]   基于十大分类的中国资本存量重估:1978~2016年 [J].
王维 ;
陈杰 ;
毛盛勇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 (10) :60-77
[34]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J].
刘姿均 ;
陈文俊 .
经济地理, 2017, 37 (08) :108-113+154
[35]   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 [J].
姜磊 ;
柏玲 ;
吴玉鸣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5) :788-799
[36]   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 [J].
郭家堂 ;
骆品亮 .
管理世界, 2016, (10) :34-49
[37]   产业位势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维度结构研究 [J].
谭蓉娟 ;
谭媛元 ;
陈树杰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 (16) :43-49
[38]   基于熵值法的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评 [J].
杨丽 ;
孙之淳 .
经济问题, 2015, (03) :115-119
[39]   产业位势、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创新意愿积极性的影响 [J].
姚瑶 ;
徐燕 .
科研管理, 2014, 35 (10) :33-40
[40]   宽带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J].
韩宝国 ;
朱平芳 .
统计研究, 2014, 31 (10)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