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后覆盖小麦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27
作者
牛琪 [1 ,2 ]
王庆杰 [1 ,2 ]
陈黎卿 [3 ]
李洪文 [1 ,2 ]
何进 [1 ,2 ]
李问盈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2] 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3]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均匀撒播; 小麦; 顺序覆盖; 旋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23.2 [播种机];
学科分类号
0828 ;
摘要
针对华北平原麦-玉两熟区,小麦在玉米秸秆覆盖地撒播易出现秸秆堵塞、麦种架空、晾籽等问题,利用正转旋耕抛土模型以形成土壤、秸秆顺序覆盖,设计了一种秸秆后覆盖小麦播种机,可一次完成旋耕、均匀撒播、覆土、覆盖秸秆、镇压等作业。旋耕刀采用对称螺旋线排列;通过抛土运动分析确定了被抛物料运动的最大高度为0.52 m,水平方向最大位移为0.79 m,并确定了导土板的位置参数;通过性能试验优选分种装置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5°,分种板间的距离为50 mm。在河北涿州试验站进行了整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正转旋耕装置能有效抛土、抛秸秆,避免秸秆、根茬堵塞分种装置,耕深稳定在148152 mm内,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5.5%,多功能行走轮滑移率约为5.3%,机具通过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T 20865—2007)要求;机具作业后秸秆覆盖量平均为1.07 kg/m2,达到作业前秸秆覆盖量的80%;播深稳定在3035 mm内,播深合格率为91.1%,不同位置幅宽内10 cm×25 cm矩形框内麦种数量稳定在2930粒,符合农艺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正反转组合式水稻宽苗带灭茬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J].
张银平 ;
杜瑞成 ;
刁培松 ;
杨善东 ;
王振伟 .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 (03) :7-13
[2]   风送式水稻撒播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 [J].
孙妮娜 ;
许令峰 ;
王金星 ;
张晓辉 ;
戚佳鑫 ;
于新攀 .
农机化研究, 2017, (01) :137-141+146
[3]   基于离散元法的旋耕刀受力分析 [J].
方会敏 ;
姬长英 ;
张庆怡 ;
郭俊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21) :54-59
[4]   耕种方式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J].
翟云龙 ;
魏燕华 ;
张海林 ;
陈阜 .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36 (09) :1174-1182
[5]   正反转旋耕后土壤和秸秆位移试验分析 [J].
郭俊 ;
姬长英 ;
方会敏 ;
张庆怡 ;
华风玲 ;
张纯 .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47 (05) :21-26
[6]   稻茬田小麦宽幅精量少耕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J].
胡红 ;
李洪文 ;
李传友 ;
王庆杰 ;
何进 ;
李问盈 ;
张祥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04) :24-32
[7]   基于离散元法的旋耕过程土壤运动行为分析 [J].
方会敏 ;
姬长英 ;
Farman Ali Chandio ;
郭俊 ;
张庆怡 ;
Chaudhry Arslan .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47 (03) :22-28
[8]   不同种植方式对丘陵地小麦田土壤水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董琦 ;
冯变娥 ;
乔俊芳 ;
范晋波 ;
张凤洁 ;
李莎莎 ;
高志强 ;
王爱萍 .
激光生物学报, 2015, 24 (06) :573-579
[9]   正反转旋耕作业的秸秆混埋效果比较 [J].
陈青春 ;
石勇 ;
丁启朔 ;
丁为民 ;
田永超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9) :13-18
[10]   牧草播种机排种装置关键部件设计 [J].
翟改霞 ;
包德胜 ;
王志军 ;
杨莉 ;
王振华 ;
李凤鸣 .
农业机械学报, 2014, 45(S1) (S1) :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