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桐湾期古地貌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192
作者
汪泽成 [1 ]
姜华 [1 ]
王铜山 [1 ]
鲁卫华 [1 ]
谷志东 [1 ]
徐安娜 [1 ]
杨雨 [2 ]
徐兆辉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关键词
桐湾运动; 侵蚀谷; 古隆起; 灯影组; 筇竹寺组; 成藏组合;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桐湾运动性质、期次的分析,利用地震、钻井、露头等资料,采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刻画四川盆地筇竹寺组沉积前的侵蚀谷地貌形态,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四川盆地及邻区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生了桐湾运动,共可分为3幕,均表现为区域性抬升与剥蚀,形成了3个假整合面。受其影响,在四川盆地中南部形成了近南北向展布的规模较大的德阳—泸州侵蚀谷,充填厚度较大的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成为寒武系烃源岩重要的生烃中心,与灯影组灯四段、灯二段两套风化壳岩溶储集层构成良好的成藏组合条件,有利于形成大气田,勘探潜力大。侵蚀谷成因机制与演化历史分析表明,震旦纪末期桐湾运动Ⅱ幕的逆冲-褶皱隆升、剥蚀作用以及早寒武世早期快速海侵背景下的拉张作用是形成侵蚀谷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305 / 3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四川盆地震旦系大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远景区 [J].
魏国齐 ;
沈平 ;
杨威 ;
张健 ;
焦贵浩 ;
谢武仁 ;
谢增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2) :129-138
[2]   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与沉积演化特征 [J].
李伟 ;
余华琪 ;
邓鸿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6) :681-690
[3]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附视频 [J].
何登发 ;
李德生 ;
张国伟 ;
赵路子 ;
樊春 ;
鲁人齐 ;
文竹 .
地质科学, 2011, (03) :589-606
[4]   基底断裂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 [J].
汪泽成 ;
赵文智 ;
李宗银 ;
江兴福 ;
李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41-547
[5]   扬子克拉通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构造—沉积旋回 [J].
汪新伟 ;
沃玉进 ;
张荣强 .
现代地质, 2008, (04) :525-533
[6]   海相古隆起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J].
汪泽成 ;
赵文智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4) :26-32+3
[7]   中国中西部小型克拉通盆地群的叠合复合性质及其含油气系统 [J].
贾承造 ;
魏国齐 ;
李本亮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479-492
[8]   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震旦系气藏成藏控制因素 [J].
李国辉 ;
李翔 ;
杨西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80-83
[9]   四川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储渗体的再认识 [J].
侯方浩 ;
方少仙 ;
王兴志 ;
黄继祥 ;
李凌 ;
王安平 ;
郭莉 ;
李少华 .
石油学报, 1999, (06) :16-21+104-105
[10]   对四川盆地加里东期古隆起的新认识 [J].
宋文海 .
天然气工业, 1987, (03) :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