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性能试验

被引:10
作者
霍小鹏 [1 ,2 ]
李贤伟 [1 ]
张健 [1 ]
张兴华 [3 ]
代杰 [1 ]
张良辉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2] 西南油气田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
[3] 金堂县林业园林管理局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滞留贮水量; 入渗性能;
D O I
10.16843/j.sswc.2009.06.013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及入渗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种植被类型土壤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变化在363.2~691.1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序为原始冷杉林(691.1 t/hm2)>云杉林(687.6 t/hm2)>落叶松林(659.8 t/hm2)>针阔混交林(656.3 t/hm2)>灌丛(631.8 t/hm2)>针叶混交林(620.8 t/hm2)>农田(592.2 t/hm2)>刺槐林(393.36t/hm2)>荒地(363.2 t/hm2)。2)根据土壤入渗性能可将9种植被类型分为4类——云杉林、针阔混交林为第1类,入渗性能极强;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2个植被类型为第2类,入渗能力强;原始冷杉林、灌丛为第3类,入渗能力较强;刺槐林、荒地、农田3个植被类型为第4类,入渗能力差。3)采用Kostiakov入渗模型反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方程拟合度R2在0.894~0.984(P<0.01)之间,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植被恢复模式对黑土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柴亚凡
    王恩姮
    陈祥伟
    王庆彬
    周一杨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1) : 60 - 64+73
  • [2] 江西大岗山3种林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王燕
    王兵
    赵广东
    郭浩
    马向前
    邓宗富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1) : 151 - 153+173
  • [3] 浙江安吉主要林地类型土壤渗透性
    刘道平
    陈三雄
    张金池
    谢莉
    姜姜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 493 - 498
  • [4] 小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渗透性能研究
    田育新
    李锡泉
    吴建平
    陈业银
    姚敏
    王中建
    吴天乐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4) : 173 - 175
  • [5] 川西亚高山桦木林的林地水文效应
    张远东
    刘世荣
    马姜明
    史作民
    刘兴良
    [J]. 生态学报, 2005, (11) : 147 - 154
  • [6] 樟树人工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特征分析
    田大伦
    陈书军
    [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 (02) : 1 - 6
  • [7] 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研究述评
    王力
    邵明安
    王全九
    [J]. 林业科学, 2005, (02) : 147 - 153
  • [8] 小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同森林植被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
    刘霞
    张光灿
    李雪蕾
    邢先双
    赵玫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 1 - 5
  • [9]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和自然恢复演替系列的林地水文效应
    张远东
    赵常明
    刘世荣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6) : 761 - 768
  • [10] 三峡库区森林流域生态系统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
    杨海龙
    朱金兆
    毕利东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 63 -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