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政策悖论——基于股利掏空理论的解释

被引:10
作者
强国令 [1 ]
李曜 [2 ]
张子炜 [3 ]
机构
[1]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创业板; 现金股利; 掏空; 代理成本;
D O I
10.19365/j.issn1000-4181.2017.02.06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创业板公司IPO后大比例现金分红的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对于创业型企业上市后随即大幅现金分红,属于与企业成长性相违背的悖论,论文探讨了其成因和后果。研究发现,企业在IPO时的资金超募比例越高、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控股股东减持股票,现金股利支付率并没有降低;股利分配预案公告对公司长期股价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证据支持了由代理成本理论出发的股利政策假说。本文的结论是:在新股发行制度尚未完善的背景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超募资金进行大比例的现金分红,损害了中小股东的长远利益。这一结论对于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及加大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来的创业板企业再融资政策制定亦有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上市公司IPO超募与投资效率研究——基于创业板市场的经验证据 [J].
谢获宝 ;
谭郁 ;
惠丽丽 .
证券市场导报, 2014, (01) :19-25
[2]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减持股份的动因及后果——从风险偏好转向风险规避的“偏好逆转”行为研究 [J].
陈维 ;
吴世农 .
经济管理, 2013, 35 (06) :43-53
[3]   公司内部治理与IPO超募资金的使用——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 [J].
夏芸 ;
徐欣 .
证券市场导报, 2012, (10) :28-34
[4]   IPO超募与资金滥用研究 [J].
方军雄 ;
方芳 .
证券市场导报, 2011, (09) :37-42+50
[5]   迷失的超募资金——来自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刘玥 ;
方先明 .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1, (02) :3-12
[6]   基于股利变更公告的股利信号效应研究 [J].
吕长江 ;
许静静 .
南开管理评论, 2010, 13 (02) :90-96
[7]   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市场反应研究 [J].
李常青 ;
魏志华 ;
吴世农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144-155
[8]   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基于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 [J].
陈信元 ;
陈冬华 ;
时旭 .
管理世界, 2003, (08) :118-126+151
[9]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J].
原红旗 .
财经研究, 2001, (03) :33-41
[10]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 [J].
魏刚 .
经济研究, 1998, (06) :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