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8 条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对高原低涡的调制作用
被引:5
作者:
赵福虎
[1
,2
]
李国平
[1
]
黄楚惠
[3
]
刘晓冉
[4
,5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2] 重庆市气象台
[3] 四川省气象台
[4] 重庆市气候中心
[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高原气象学;
调制作用;
小波分析;
合成分析;
大气低频振荡;
高原低涡;
RMM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澳大利亚气象局实时MJO指数(RMM)以及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研究所高原低涡年鉴统计数据,运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热带大气低频振荡(MJO)对高原低涡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MJO对高原低涡具有显著的调制作用,MJO活跃期生成的高原低涡数约为MJO不活跃期的3倍。MJO活跃期中,第1和第2位相高原低涡频数分布较多,第3和第7位相较少。分别对第1位相和第7位相进行合成,发现各气象要素在第1位相的合成场中呈现出明显有利于高原低涡生成的因素,而在第7位相的合成场中则呈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MJO在向东传播的过程中,MJO对流中心东移,热带地区大气垂直环流结构随之改变。由于中低纬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中低纬间的大气斜压性、大气有效位能以及涡动有效位能分布状况也随之改变,这使得青藏高原及周边大气环流结构发生变化,水汽输送因此产生明显差异,高原的潜热分布随之发生变化,有利于和不利于高原低涡生成的条件交替出现,从而造成不同位相高原低涡频数显著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8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