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

被引:53
作者
商兆堂
任健
秦铭荣
夏瑛
何浪
陈钰文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局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蓝藻; 太湖;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0.0047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太湖区域40多年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太湖蓝藻的爆发时间、次数、等级进行了统计,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区域1961—2007年总的气候倾向率,年平均气温为0.35℃.10a-1,年累计降水量为31.33mm.10a-1,年累计日照时数为-69.00h.10a-1;而突变点,气温在1989年,降水量在1979年,日照时数在1999年,在突变点年份后,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和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2000—2007年气候变得异常,主要表现为气温上升速度加快,约为1961—2007年的3.7倍,5月和10月的这种气候倾向性更明显;降水量减少,比1961—2007年减少了178.10mm.10a-1,日照时数增加,比1961—2007年增加了244.23h.10a-1。气候变暖速度加快为太湖蓝藻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热量条件;降水量减少,加速了太湖水质恶化,为蓝藻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水质环境条件;日照时数增多,充足的光照为蓝藻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的光合条件;温度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应太湖蓝藻暴发的次数也偏多,造成了太湖蓝藻暴发现象越来越严重。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研究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陈伟民 ;
罗潋葱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3) :266-271
[2]   太湖无锡地区近40a来日照的变化特征分析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陈伟民 ;
胡维平 .
气象科学, 2003, (02) :231-237
[3]   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太湖蓝藻水华程度分析 [J].
陈文健 ;
莫利 ;
杨建华 .
福建电脑, 2008, (08) :97+105-97
[4]   五里湖南岸生态示范工程对水下光场的改善效果研究 [J].
张运林 ;
陈开宁 ;
秦伯强 .
水科学进展, 2007, (01) :86-94
[5]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特性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杨龙元 .
生态学报, 2006, (12) :3969-3979
[6]   太湖蓝藻水华遥感动态监测预警模型的建立 [J].
魏清宇 ;
江南 ;
吕恒 ;
王甡 .
地球信息科学, 2008, (02) :156-160
[7]   太湖藻类状况分析 [J].
江耀慈 ;
丁建清 ;
张虎军 .
江苏环境科技, 2001, (01) :30-31
[8]   太湖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的光竞争及模拟优势过程初探 [J].
胡小贞 ;
金相灿 ;
储昭升 ;
马祖友 ;
易文利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3) :538-543
[9]   悬浮物浓度对水下光照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陈伟民 ;
高光 ;
陈宇炜 .
水科学进展, 2004, (05) :615-620
[10]   太湖梅梁湾藻类及相关环境因子逐步回归统计和蓝藻水华的初步预测 [J].
陈宇炜 ;
秦伯强 ;
高锡云 .
湖泊科学, 2001, (01) :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