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2012年中国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64
作者
黄会平 [1 ,2 ]
曹明明 [1 ]
宋进喜 [1 ]
韩宇平 [2 ]
陈姗姗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ArcGIS; 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1.4 [蒸发与蒸腾];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根据1957—2012年全国608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作物潜在蒸散量,对全国及水资源一级分区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基于Arc GIS及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潜在作物蒸散量的影响因子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56 a来,全国年潜在蒸散量在616~2 128 mm之间,河西走廊、南部岭南地区、海南岛以及华南沿海作物潜在蒸散量较大,而在黑龙江一带、四川盆地及西南地区东部,潜在蒸发量较小。各分区年均潜在蒸发量均呈现减少趋势,西北诸河区倾向率最大,为-12.22 mm/10 a;影响潜在蒸散量的因子中,第1主成分为热力学因子,第2主成分为水分因子和辐射因子,第3主成分为地理因子和空气动力学因子,第4主成分为高程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315 / 3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 [J].
杨志刚 ;
唐小萍 ;
路红亚 ;
马鹏飞 ;
洪建昌 .
地理学报, 2013, 68 (09) :1263-1268
[2]   站点密度及插值方法对ET0空间插值精度的影响 [J].
汤博 ;
佟玲 ;
康绍忠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3) :60-66
[3]   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J].
王琼 ;
张明军 ;
潘淑坤 ;
马雪宁 ;
李菲 ;
刘文莉 .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05) :1292-1302
[4]   甘肃省1960—2008年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J].
刘普幸 ;
卓玛兰草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9) :1561-1571
[5]   中国西北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定量化成因 [J].
曹雯 ;
申双和 ;
段春锋 .
生态学报, 2012, 32 (11) :3394-3403
[6]   “蒸发悖论”在黄河流域的探讨 [J].
马雪宁 ;
张明军 ;
王圣杰 ;
马潜 ;
潘淑坤 .
地理学报, 2012, 67 (05) :645-656
[7]   海河流域50年来参考腾发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原因 [J].
王卫光 ;
邢万秋 ;
彭世彰 ;
刘万新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2, (02) :237-252
[8]   中国地表潜在蒸散发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刘昌明 ;
张丹 .
地理学报, 2011, 66 (05) :579-588
[9]   1951—2008年东北地区水分盈亏量时空格局 [J].
曾丽红 ;
宋开山 ;
张柏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5) :858-870
[10]   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分析 [J].
荣艳淑 ;
周云 ;
王文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 (01)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