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钼矿带南泥湖-上房沟花岗斑岩成因及其对钼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75
作者
包志伟
曾乔松
赵太平
原振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实验室
[2]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花岗斑岩; 斑岩-矽卡岩钼矿; 秦岭造山带; 锆石U-Pb年龄; Nd同位素地球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上房沟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钼矿产区,钼矿探明储量(金属量)达205万吨。区内钼成矿与南泥湖和上房沟两个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两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为高硅、富碱和较高分异指数的碱性-碱钙性、过铝质花岗岩。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具有显著亏损Eu、Sr、Ba、Ti的特征,表明岩浆经历过相当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较低的εNd(t)值(-12.7~-15.5)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1.48~1.71Ga)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主要为年轻的地壳物质。南泥湖和上房沟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9.56±0.36Ma(MSWD=1.5)和135.38±0.29Ma(MSWD=1.4)。结合现有的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有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东秦岭钼成矿带内的燕山期成矿花岗岩小岩体及大岩基应为扬子克拉通北缘中生代向华北克拉通A型俯冲的地壳物质在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成矿小岩体是花岗岩大岩基高度分异演化的结果,花岗岩大岩基结晶分异导致其中挥发分的过饱和、挥发分对正在固结的岩浆体中成矿元素的淋滤是小岩体成矿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2523 / 253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41]   南秦岭宁陕地区花岗岩类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深部地质信息 [J].
张宏飞 ;
欧阳建平 ;
凌文黎 ;
陈岳龙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7, (01) :23-26+28-33
[42]   东秦岭钼矿带成矿岩体与非成矿岩体的对比研究 [J].
杨荣勇,徐兆文,陆现彩,任启江 .
矿物岩石, 1996, (03) :49-53
[43]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陆壳俯冲碰撞——花岗质岩浆源区同位素示踪证据 [J].
张宏飞 ;
张本仁 ;
赵志丹 ;
骆庭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231-236
[44]   河南栾川南部地区与Mo-W矿床有关的燕山期花岗岩特征 [J].
徐兆文,邱检生,任启江,杨荣勇 .
岩石学报, 1995, (04) :397-408
[45]   从岩石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论北秦岭地壳增生和地壳深部性质 [J].
张宏飞,赵志丹,骆庭川,张本仁 .
岩石学报, 1995, (02) :160-170
[46]   论豫西洛宁——嵩县中生代钙碱性花岗岩类的同源性 [J].
李胜荣 .
地质论评, 1994, (06) :489-493
[47]   东秦岭两类花岗岩与两个金矿系列 [J].
卢欣祥 .
地质论评, 1994, (05) :418-428
[48]   东秦岭含钼花岗岩的地质特征 [J].
罗铭玖 ;
林潜龙 ;
卢欣祥 ;
陈铁华 .
河南地质, 1993, (01) :2-8
[49]   南泥湖钼(钨)矿化花岗岩体的成因特征 [J].
吴澄宇 ;
刘孝善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02) :333-346
[50]   陕西金堆城斑岩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黄典豪 ;
吴澄宇 ;
聂凤军 .
矿床地质, 1987, (03)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