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对策: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

被引:38
作者
张成刚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政策设计; 政策执行; 协同治理;
D O I
10.16471/j.cnki.11-2822/c.2019.02.006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来源。从政策理念上,我国政府明确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但从政策制定和执行上,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还在探索和尝试中。本研究基于大量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对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中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如认识与监管滞后、对平台支持和利用不足、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适应、公共就业服务覆盖不到位、长期制度调整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依靠市场机制发展平台、区分传统灵活就业与新就业形态、调整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系统、探索政企协同监管模式、建立长期制度支持等作为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共享经济平台下的网约工纳入工伤保险的理论依据与制度构想 [J].
王显勇 ;
夏晴 .
中国劳动, 2018, (06) :49-53
[2]   我国“网约工”的劳动关系认定及权益保护 [J].
王全兴 ;
王茜 .
法学, 2018, (04) :57-72
[3]   新就业形态的类别特征与发展策略 [J].
张成刚 .
学习与实践, 2018, (03) :14-20
[5]   “网约工权益保障研讨会”综述 [J].
朱鸣 .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7, (03) :9-14
[7]   共享经济企业用工管理与《劳动合同法》制度创新 [J].
唐鑛 ;
李彦君 ;
徐景昀 .
中国劳动, 2016, (14) :41-52
[9]   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以滴滴出行为例解析中国情境下互联网约租车平台的雇佣关系 [J].
彭倩文 ;
曹大友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 (02) :93-97
[10]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失业保险制度设计相关问题 [J].
杨怀印 ;
曲国丽 .
中国行政管理, 2010, (05)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