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混合功能区夏冬季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比较

被引:28
作者
张霖琳
王超
朱红霞
于海斌
吕怡兵
机构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
北京; PM2.5; 组分; 源解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于2014年8月和12月,选择北京某城市混合功能区,分别手工采集一个月的环境空气PM2.5样品,实验室方法测定滤膜中的元素碳/有机碳、9种可溶性离子、16种无机元素等20余种化学组分,采用CMB模型对夏冬两季PM2.5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73μg/m3,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而冬季平均值为111μg/m3,高于夏季和标准限值.冬季OC和EC浓度均高于夏季,且OC/EC比值升高,OC和EC呈线性相关,提示二者有相同来源.NO3-、SO42-、NH4+是北京混合功能区3种主要可溶性离子,且夏季生成量较高;冬季Cl-显著升高与燃煤排放有关.Si、Ti、Fe、Zn、Al等元素质量浓度在0.1~10μg/m3浓度水平,Pb、Cu、Mn、Cr、Ba、Sb等在10~102ng/m3浓度水平,V、Ni、Co、Mo、Cd等在0.1~10ng/m3浓度水平.且冬季各个元素浓度均高于夏季.CMB模型初步解析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颗粒物的来源变化明显,夏季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和二次硝酸盐贡献率居前三位,而冬季则为燃煤、机动车和扬尘.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京津冀地区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及其元素特征分析 [J].
张霖琳 ;
王超 ;
刀谞 ;
滕恩江 ;
王业耀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4, (12) :2993-3000
[2]   京津冀典型城市采暖季颗粒物浓度与元素分布特征 [J].
张霖琳 ;
高愈霄 ;
刀谞 ;
王超 ;
滕恩江 .
中国环境监测, 2014, 30 (06) :53-61
[3]   北京2013年1月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杨欣 ;
陈义珍 ;
刘厚凤 ;
赵妤希 ;
高健 ;
柴发合 ;
孟凡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4, (02) :282-288
[4]   天津秋冬季PM2.5碳组分化学特征与来源分析 [J].
霍静 ;
李彭辉 ;
韩斌 ;
陆炳 ;
丁潇 ;
白志鹏 ;
王斌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2) :1937-1942
[5]  
北京清洁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J]. 李令军,王英,李金香.环境科学. 2011(02)
[6]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及其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 [J].
李先国 ;
范莹 ;
冯丽娟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225-228
[7]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研究 [J].
朱先磊 ;
张远航 ;
曾立民 ;
王玮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5) :1-5
[8]   受体模型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和进展 [J].
戴树桂,朱坦,白志鹏 .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04) :252-257
[9]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2012
[10]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