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新思路

被引:44
作者
李芒
李子运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教师; 教师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G645.1 [];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040106 ;
摘要
"互联网+"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意味着深层次地彼此作用,同时生成新意义和新形式,超越了常识层面的技术运用。个体的维度包括身体、心智和心灵由表及里的三个层次,从身体哲学和心灵哲学视域观照"互联网+教师发展",发现:互联网使自然身体扩展为现象身体;技术日趋成为心智的组成部分;虚拟是心灵的一种存在方式。社会事业的维度,"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学术、服务和"事学"四大领域也衍生出新的内涵。"未来已经到来,只是还未流行",静观此刻便见未来,作此"前瞻性"思考,以期为高校教师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50 +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学教师发展的国际趋势 [J].
林杰 ;
魏红 .
高校教育管理, 2016, 10 (01) :86-91
[2]   MOOC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与专业发展研究 [J].
宋灵青 .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9) :139-143
[3]   教师与技术的关系再论:技术对教师发展的作用机制 [J].
李美凤 .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1) :7-12
[4]   认知和心智的边界——当代认知系统研究概观 [J].
于小涵 ;
李恒威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1, 33 (01) :21-28+126
[5]   论身体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文化 [J].
龙宝新 ;
韩国强 .
基础教育, 2010, 7 (10) :9-14
[6]   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 [J].
江小涓 .
经济研究, 2008, (02) :4-18
[7]   心、身体与互联网——一种虚拟世界心灵哲学的解释 [J].
唐魁玉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10) :28-32
[8]   虚拟空间中的心身问题——对心灵哲学观点的辨识与吸纳 [J].
唐魁玉 .
哲学动态, 2007, (04) :30-34
[9]   心灵的哲学求索与科学探索 [J].
沈骊天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5) :103-110
[10]   虚拟实在与自然实在的本体论对等性 [J].
翟振明 .
哲学研究, 2001, (06) :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