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1 条
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900km?
被引:42
作者: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杨经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戚学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Tapponni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Place Jussieu, Paris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Place Jussieu, Paris
来源: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拖曳构造;
累积走滑位移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变形构造几何学、岩石学和区域构造对比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西北侧的阿尔金山北缘、南缘近EW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与阿尔金断裂东南侧的北祁连山、柴北缘NW—SE/NWW—SEE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相对应,并且,高压变质带与超高压变质带的宽度和走向在断裂两侧存在较大的变化。这种在断裂带中宽度变窄、角度趋于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变化是韧性或韧脆性走滑过程中产生的拖曳构造。因此,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韧性变形,它的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应由韧性和脆性走滑位移量组成,至少大于500km,小于1000km。另外,拖曳构造的几何特征,以及西昆仑库地北蛇绿岩、阿尔金南缘蛇绿岩和柴北缘蛇绿岩在年龄、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均具有相似之处,暗示在早古生代时期西昆仑和阿尔金南缘、柴北缘很可能处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之中,后被阿尔金断裂所切割。因此,综合得出了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左旋走滑位移量为900~1000km。
引用
收藏
页码:1288 / 129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 [1] 西昆仑康西瓦北侧蒙古包—普守—带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J]. 地质通报, 2007, (06) : 710 - 719崔建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王炬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边小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朱海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罗乾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杨克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王满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 [2] 柴北缘鱼卡地区达肯大坂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环境[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6, (04) : 253 - 262王惠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李怀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陆松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袁桂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辛后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 [3] 西昆仑康西瓦西部早古生代侵入岩的岩浆混合作用[J]. 地质通报, 2006, (12) : 1458 - 1468王炬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崔建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罗乾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朱海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边小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张汉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贾忠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王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葛双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 [4] 东昆仑中部缝合带清水泉麻粒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J]. 地学前缘, 2006, (06) : 311 - 321李怀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陆松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相振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周红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郭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郑健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顾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 [5] 阿尔金断裂带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制约[J]. 地学前缘, 2006, (04) : 59 - 79李海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孙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壳变形与作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Paul TAPPONNIER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boratoire de Tectonique,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Place Jussieu, Paris Cedex ,France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Jerome VAN DER WOERD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Strasbourg EOST, rue Ren Descartes, Strasbourg Cedex, France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AnneSophie MERIAUX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School of Geosciences,Institute of Geography,Drummond Street, EH XP,Edinburgh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6] 北祁连和北阿尔金含硬柱石榴辉岩:冷洋壳俯冲作用的证据[J]. 科学通报 , 2006, (14) : 1683 - 1688张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孟繁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7] 青藏高原与大陆动力学——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高原隆升的深部驱动力[J]. 中国地质, 2006, (02) : 221 - 238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海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张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曾令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姜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8] 柴达木盆地北缘超高压变质岩的围岩长英质片麻岩锆石LA-ICP-MS定年[J]. 地质通报, 2006, (Z1) : 99 - 103马旭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系统[J]. 地质通报, 2005, (07) : 603 - 612王惠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陆松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莫宣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李怀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辛后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10] 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的证据[J]. 地学前缘, 2004, (04) : 345 - 359李海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杨经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