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1 条
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900km?
被引:42
作者: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杨经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戚学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Tapponni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Place Jussieu, Paris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Place Jussieu, Paris
来源: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拖曳构造;
累积走滑位移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变形构造几何学、岩石学和区域构造对比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西北侧的阿尔金山北缘、南缘近EW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与阿尔金断裂东南侧的北祁连山、柴北缘NW—SE/NWW—SEE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相对应,并且,高压变质带与超高压变质带的宽度和走向在断裂两侧存在较大的变化。这种在断裂带中宽度变窄、角度趋于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变化是韧性或韧脆性走滑过程中产生的拖曳构造。因此,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韧性变形,它的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应由韧性和脆性走滑位移量组成,至少大于500km,小于1000km。另外,拖曳构造的几何特征,以及西昆仑库地北蛇绿岩、阿尔金南缘蛇绿岩和柴北缘蛇绿岩在年龄、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均具有相似之处,暗示在早古生代时期西昆仑和阿尔金南缘、柴北缘很可能处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之中,后被阿尔金断裂所切割。因此,综合得出了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左旋走滑位移量为900~1000km。
引用
收藏
页码:1288 / 129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 [31] 晚中生代以来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模式[J]. 地球学报, 2001, (01) : 23 - 28刘永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叶慧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刘俊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N.Franz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J.Genser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潘宏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2]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J]. 地学前缘, 2000, (04) : 421 - 429汤良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西北大学!西安,西北大学!西安,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金之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西北大学!西安,西北大学!西安,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张明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西北大学!西安,西北大学!西安,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刘池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西北大学!西安,西北大学!西安,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吴汉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西北大学!西安,西北大学!西安,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由福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西北大学!西安,西北大学!西安,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张兵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西北大学!西安,西北大学!西安,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
- [33]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J]. 地质科学, 2000, (02) : 151 - 160王志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李继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侯泉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4] 新疆西昆仑“依沙克群”中的放射虫组合及其形成时代探讨[J]. 地质科学, 2000, (02) : 212 - 218+259方爱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李继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侯泉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李红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郝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 [35] 青海都兰榴辉岩的发现及对中国中央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意义[J]. 地质学报, 2000, (02) : 156 - 16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宋述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吴才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史仁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万渝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金小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Marc Jolivet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36] 青藏高原北缘重力场特征与深部地壳构造[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2) : 180 - 184孟令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长春崔军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 [37] 北祁连造山带的形成与背景[J]. 地学前缘, 1999, (04) : 223 - 230葛肖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刘俊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 [38] 西昆仑山库地蛇绿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地质科学, 1999, (03) : 281 - 288杨树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陈汉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董传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沈晓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齐德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赵冬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贾承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魏国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李继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
- [39] 阿尔金断裂两侧构造单元的对比及岩石圈剪切机制[J]. 地质学报, 1999, (03) : 193 - 205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姜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崔军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40] 阿尔金构造带西段榴辉岩的Sm-Nd及U-Pb年龄——阿尔金构造带中加里东期山根存在的证据[J]. 科学通报, 1999, (10) : 1109 - 1112张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崔军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