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香1A系列组合的光合生产及产量形成特点

被引:5
作者
朱懿 [1 ]
江青山 [2 ]
孙永健 [1 ]
赵德明 [2 ]
马均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 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宜香1A系列组合; 光合生产; 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形成;
D O I
10.16267/j.cnki.1005-3956.2014.04.025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宜香1A系列7个组合为材料,冈优725和Ⅱ优838为对照,研究了宜香1A系列组合的光合生产及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宜香1A系列组合产量均高于2对照,其高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较高。宜香1A系列组合齐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上3叶叶面积较大而厚,成熟期SPAD值较大,叶片衰老慢,齐穗后剑叶净光合速率高,光合生产能力较强;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较大,齐穗后干物质积累优势更明显,且茎叶干物质在齐穗后向籽粒的转运量较高。提高宜香1A系列组合的成穗率进而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是实现进一步高产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同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 [J].
林瑞余 ;
梁义元 ;
蔡碧琼 ;
何海斌 ;
林文雄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2) :185-190
[2]   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J].
马均 ;
马文波 ;
明东风 ;
朱庆森 ;
杨建昌 ;
周开达 .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30-38
[3]   超高产杂交稻灌浆期光合功能与产量的关系 [J].
翟虎渠 ;
曹树青 ;
万建民 ;
陆巍 ;
张荣铣 ;
李良璧 ;
匡廷云 ;
闵绍楷 ;
朱德峰 ;
程式华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2, (03) :211-217
[4]   我国水稻品种改良过程库源特征的变化 [J].
黄育民 ;
陈启锋 ;
李义珍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3) :16-23
[5]   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源库特征 [J].
朱庆森 ;
张祖建 ;
杨建昌 ;
曹显祖 ;
郎有忠 ;
王增春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3) :52-59
[6]   重穗型组合的增产潜力及其选育初探 [J].
莫永生 ;
彭懿紫 ;
李永青 ;
黎志方 ;
韦政 .
广西农学报, 1996, (03) :10-13
[7]   粳型杂交稻与常规稻的物质生产及营养特性的比较 [J].
张洪松,岩田忠寿,佐滕勉 .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04) :11-16
[8]  
C两优396和C两优87作双晚不同播插期种植的高产机理研究[D]. 孙鹰.湖南农业大学. 2009
[9]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Grain Yield[J] . S Yoshida.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