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土地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及核算模型解析

被引:60
作者
方创琳 [1 ,2 ]
贾克敬 [3 ]
李广东 [2 ]
王岩 [2 ]
机构
[1] 新疆大学经济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土地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核算模型; 量化辨识; 理论辨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1204 ;
摘要
土地同时具有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相应地具有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是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是指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供容能力、经济活动能力和满足一定生活水平人口数量的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机综合体,由处于支持层的生态承载力和处于表现层的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三部分组成,简称土地"三生"承载力。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目标,分析了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的基本构成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县级尺度作为测度对象,通过多方案比选,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给出了不同层级具体指标的量化辨识方法;进一步优选出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核算的SD情景模型。该研究从理论上旨在为推进国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判据,为开展全国市县尺度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监测预警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198 / 520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J].
柴国平 ;
徐明德 ;
王帆 ;
左婵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 (02) :257-263
[2]   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 [J].
邓红兵 ;
陈春娣 ;
刘昕 ;
吴钢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519-1524
[3]   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J].
郭志伟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5) :24-30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PRED问题——以金华市为例 [J].
冯利华 ;
叶玮 ;
骆高远 ;
王正新 ;
李凤全 ;
不详 .
系统工程 , 2005, (05) :94-97
[5]   干旱地区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变化情势与演变情景分析 [J].
方创琳 ;
鲍超 ;
张传国 .
生态学报, 2003, (09) :1915-1923
[6]   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J].
余丹林 ;
毛汉英 ;
高群 .
地理研究, 2003, (02) :201-210
[7]   干旱区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J].
张传国 .
干旱区研究, 2001, (03) :7-12
[8]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549-555
[9]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48-254
[10]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前景和承载能力的分析与对策 [J].
方创琳 ;
申玉铭 .
干旱区地理, 1997, (01) :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