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15
作者
柴国平
徐明德
王帆
左婵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网格单元; GIS技术; 模型,阳高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意义重大。将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依据多层次指标体系结构,建立了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目标层的集成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集成性指标对准则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对目标层的作用,构建了若干个集成指标模型、3个准则层指标模型,以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模型。运用GIS技术,形成了系统化、定量化的分析方法体系,实现了模型在网格单元的运算。研究结果反映了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和渐变性,克服了以行政区域为分析单元的突变性。以山西省阳高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应技术方法进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验证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了所建立模型和技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藏北高原区DEM高程与坡度值提取的误差分析 [J].
刘飞 ;
范建容 ;
郭芬芬 ;
张怀珍 .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 (06) :148-151+242
[2]   基于GIS和RS的四川省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J].
陈学华 ;
周建中 .
山地学报, 2011, (06) :707-712
[3]   基于GIS的陇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J].
周俊菊 ;
石培基 ;
师玮 ;
董小刚 .
土壤通报, 2011, 42 (05) :1076-1080
[4]   基于居民点密度的人口密度空间化 [J].
闫庆武 ;
卞正富 ;
张萍 ;
王红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 (05) :95-98
[5]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J].
蒋辉 ;
罗国云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 (05) :453-456
[6]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的交通优势度的分析与应用——以河北省为例 [J].
张新 ;
刘海炜 ;
董文 ;
陈华斌 ;
池天河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 (02) :170-176+280
[7]   我国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董文 ;
张新 ;
池天河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 (02) :177-183
[8]   基于道路和城镇的区位优势度分析 [J].
徐明德 ;
王森 .
世界地理研究, 2009, 18 (04) :91-99
[9]   基于GIS技术的成都市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快速评价 [J].
田宏岭 ;
乔建平 ;
朱波 ;
宋孟强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S1) (工程科学版) :45-48+52
[10]   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现状GIS模型评价 [J].
樊哲文 ;
刘木生 ;
沈文清 ;
林联盛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 (02) :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