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被引:168
作者
张宝民 [1 ]
刘静江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岩溶储集层; 内幕岩溶; 顺层深潜流岩溶; 垂向深潜流岩溶; 层序界面; 岩溶相带; 溶蚀流体; 控制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于基准面岩溶,受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控制;后3个为非基准面岩溶,主要受构造和断裂控制。岩溶相带划分应充分考虑基准面、非基准面岩溶的内在联系和深部湍流带的存在以及岩溶成因类型。含油气盆地碳酸盐岩层系溶蚀流体的复原及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溶蚀机理分析对油气储集层评价和预测至关重要。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方面,强调在进一步深化非地带性内营力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地带性外营力的研究。图15表4参45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1]  
塔里木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蔡春芳等著, 1997
[12]  
中国岩溶学[M]. 地质出版社 , 袁道先等 编, 1994
[13]  
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研究》编辑组编辑, 1990
[14]  
喀斯特地貌与洞穴[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 编, 1985
[15]  
岩溶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 任美锷, 1983
[16]  
中国岩溶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溶研究组 著, 1979
[17]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识别及预测 [J].
李宗杰 ;
王勤聪 .
新疆地质, 2003, (02) :181-184
[18]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为例 [J].
肖玉茹 ;
何峰煜 ;
孙义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1) :75-80+86
[19]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古岩溶作用及储层特征 [J].
阎相宾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4) :23-25+5
[20]   古岩溶盆地岩溶作用模式及古地貌精细刻画——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例 [J].
拜文华 ;
吕锡敏 ;
李小军 ;
魏伟 .
现代地质, 2002, (03) :29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