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被引:36
作者
曾兵 [1 ]
张新全 [1 ]
范彦 [2 ]
兰英 [3 ]
马啸 [1 ]
彭燕 [1 ]
刘伟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
[2] 重庆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3]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
关键词
鸭茅; 种质资源; ISSR; 遗传多样性;
D O I
10.16288/j.yczz.2006.09.009
中图分类号
S543.3 [];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国内及亚洲、欧洲、美洲9个国家共50份鸭茅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12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01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8.4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6.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6116到0.9290间。这说明鸭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50份鸭茅材料分为5大类,来自于相同洲的鸭茅能聚在一类,中国和美国的鸭茅品种(系)能分别聚在同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并对鸭茅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提出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093 / 11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鸭茅RAPD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优化 [J].
曾兵 ;
张新全 ;
彭燕 ;
马啸 ;
兰英 .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07) :1151-1153
[2]   中国斑茅种质资源分子多态性分析 [J].
张木清 ;
洪艺珣 ;
李奇伟 ;
刘少谋 ;
张垂明 ;
杨荣仲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4, (01) :1-6
[3]   果蔗种质资源的RAPD和ISSR分析 [J].
王水琦 ;
林彦铨 ;
汤浩 ;
高三基 ;
潘世明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3) :412-417
[4]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J].
王建波 .
遗传, 2002, (05) :613-616
[5]   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和轮回选择后代材料I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J].
杜金昆 ;
姚颖垠 ;
倪中福 ;
彭惠茹 ;
孙其信 .
遗传学报, 2002, (05) :445-452
[6]   鸭茅二倍体和四倍体PMC减数分裂、花粉育性及结实性的研究 [J].
张新全 ;
杜逸 ;
郑德成 .
中国草地, 1996, (06) :39-41
[7]  
五味子DNA指纹分析及质量相关研究[D]. 孙岳.东北农业大学 2003
[8]  
A genetic linkage map of European chestnut (Castanea sativa Mill.) based on RAPD, ISSR and isozyme markers[J] . M. Casasoli,C. Mattioni,M. Cherubini,F. Villani.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1 (8)
[9]  
Application of AFLP, RAPD and ISSR markers to genetic mapping of European and Japanese larch[J] . A. Arcade,F. Anselin,P. Faivre Rampant,M. C. Lesage,L. E. Paques,D. Prat.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0 (2)
[10]  
Genetic variability of forage grass cultivars: A comparison of Festuca pratensis Huds., Lolium perenne L., and Dactylis glomerata L[J] . Euphytica . 199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