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21
作者
周光礼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学; 学科; 知识; 学科制度;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6.10.02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学科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学术制度。高等教育研究的合法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合法性,即知识基础;二是外在合法性,即制度基础。内在合法性的标志是形成一套广泛认同的文化-认知体系,外在合法性的标志是形成学科发展的制度基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遵循社会需求逻辑,学科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需求;第二个阶段主要遵循学科逻辑,致力于学科的知识传统的建构。实证研究证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具有良好的制度基础,但缺乏深厚的知识基础。展望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不但要形成普遍认同的知识传统和价值观念,而且要进一步加强体制化,争取高等教育学的一级学科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2015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18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统计 [J].
王小梅 ;
范笑仙 ;
周光礼 ;
潘昆峰 ;
周详 ;
曲霞 ;
黄露 ;
刘静茹 ;
武建鑫 ;
宋小舟 ;
崔鹤 ;
刘畅 ;
邵力鑫 ;
刘乙江 ;
何章立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04) :23-29
[3]   场域的稳定与流动:2015年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与机构分析 [J].
周详 ;
刘乙江 ;
刘晶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04) :45-50+63
[4]   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 [J].
周光礼 ;
武建鑫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01) :65-73
[5]   回归复杂性:未来大学展望 [J].
周光礼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 (06) :43-52
[6]   高等教育智库及其学术研究风格——中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学术转型 [J].
周光礼 ;
莫甲凤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06) :45-57
[7]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与进展:2012年年度报告 [J].
周光礼 ;
谢清 .
中国高教研究, 2013, (07) :23-36
[8]   反思与重构:教育法学的学科建构 [J].
周光礼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06) :50-55
[9]   高等教育研究:一个多学科研究的案例 [J].
乌尔里希·泰希勒 ;
叶赋桂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 (01) :1-8+48
[10]  
国外高等教育学基本文献讲读.[M].陈洪捷; 施晓光; 蒋凯;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