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针、阔叶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归还比较

被引:21
作者
赵勇 [1 ]
吴明作 [1 ]
樊巍 [2 ]
高喜荣 [2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环境系
[2]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凋落物分解; 常规分析法; 养分归还; 刺槐人工林; 侧柏人工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解太行山地区针、阔叶森林凋落物分解特征,以刺槐和侧柏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其凋落物养分归还和营养元素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和刺槐林年凋落总量分别为7 494.71和5 372.34 kg/hm2;凋落物中落叶比重最大。为减少养分流失,阔叶林树刺槐的N、P养分回流现象明显,其中N回流率约为34%53%,P回流率约为28%56%;而针叶树侧柏的养分回流现象不明显。森林凋落物3种元素含量以Ca最高,其次是N,含量最低的是P;阔叶林凋落物中N、P含量明显高于针叶林。凋落物N、P迁移符合富集-释放模式;Ca为直接释放类型。刺槐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快于侧柏,其完全分解时间分别为7.7和12.8 a。侧柏在养分年归还总量、Ca的年释放率以及P、Ca的周转时间方面要优于刺槐,而刺槐在N、P年释放率以及N周转时间方面比侧柏有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616 / 16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J].
许晓静 ;
张凯 ;
刘波 ;
兰长春 ;
徐小牛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4) :108-114
[2]   井冈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磷、钾释放速率 [J].
李海涛 ;
于贵瑞 ;
李家永 ;
梁涛 ;
陈永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2) :233-240
[3]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J].
刘洋 ;
张健 ;
冯茂松 .
林业科学, 2006, (07) :1-10
[4]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J].
张希彪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报, 2005, (03) :527-537
[5]   4种阔叶树种叶中氮和磷的季节动态及其转移(英文) [J].
薛立 ;
徐燕 ;
吴敏 ;
李燕 .
生态学报, 2005, (03) :520-526
[6]   马尾松与湿地松人工林生物量动态及养分循环特征 [J].
田大伦 ;
项文化 ;
闫文德 .
生态学报, 2004, (10) :2207-2210
[7]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J].
刘增文 ;
强虹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27-30
[8]   黄土高原几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凋落及其过程比较研究 [J].
张冀 ;
汪有科 ;
吴钦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S1) :91-94
[9]   鼎湖山演替系列中代表性森林凋落物研究 [J].
张德强 ;
叶万辉 ;
余清发 ;
孔国辉 ;
张佑倡 .
生态学报, 2000, (06) :938-944
[10]   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通量与平衡分析 [J].
刘增文 ;
李雅素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