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污染副溶血性弧菌与海水水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9
作者
江海洋 [1 ,2 ]
李磊 [1 ]
莫宝庆 [1 ]
陈丽 [3 ]
赵春阳 [2 ]
谢小华 [4 ]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学系
[2] 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
[3] 淮海工学院
[4]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贝类; 副溶血性弧菌; 海水水质; 相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5 [饮食卫生与食品检查];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目的:探讨连云港市沿海主要贝类缢蛏、花蚬中副溶血性弧菌(VP)污染程度与其生长的海水水质间的相关性,为VP预警及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5~10月在连云港海域设6个采样点,按《海洋监测规范》每月采集海水样品并测定盐度等15项指标;同时在相应的沿海海产品市场采集缢蛏、花蚬,参照《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采样及定量检测方案》和GB/T4789.7-2003定性及定量,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年内所监测的缢蛏和花蚬中VP含量分别为21.6~109.0 MPN/100 g和20.8~117.5 MPN/100 g。贝类中VP含量与其生长海水的水温、pH值、盐度、化学需氧量、弧菌量及叶绿素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但与透明度、溶解氧饱和度、活性磷酸盐和硅酸盐、NO3、NO2、氨无相关性。贝类污染VP与海水水质的偏回归方程为:Y缢蛏=0.329×log10海水弧菌+0.032×表面水温+0.584;Y花砚=0.345×log10海水弧菌+0.034×表面水温+0.483,而海水中VP含量与水质其它因素的关系为:Y海水弧菌=0.240×盐度+0.050×表面水温-5.841。结论:海水表面温度、盐度及其VP含量等是影响缢蛏和花蚬等贝类污染VP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等主要参数的监测来预测海产品中VP污染情况,从而为海产品安全预警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502 / 250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现代食品安全科学.[M].吴永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陈炳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连云港市食源性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钱立 ;
冯玉华 ;
王国强 ;
赵文彬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 (02) :52-54
[4]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条件 [J].
刘代新 ;
宁喜斌 ;
张继伦 .
微生物学通报, 2008, (02) :306-310
[5]   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和检测研究进展 [J].
董雪 ;
王秋雨 ;
金莉莉 ;
李继耀 ;
李欣 ;
景怀琦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 (02) :379-381
[6]   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吃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调查 [J].
马聪 ;
严纪文 ;
朱海明 ;
宋曼丹 ;
赖蔚苳 ;
何冬梅 ;
王海燕 ;
杨冰 ;
王建 ;
王吉城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03) :341-343
[7]   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 [J].
刘秀梅 ;
程苏云 ;
陈艳 ;
袁宝君 ;
戴建华 ;
马群飞 ;
戴昌芳 ;
严纪文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 (02) :97-99
[8]   海口港湾地区致病性弧菌调查及生态研究 [J].
黄廷学 ;
黄春德 ;
陈天寿 .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1992, (03) :131-136
[9]   青岛地区近岸海水和几种海产品中付溶血性弧菌的调查分析(英文) [J].
陈世阳 ;
刘树青 ;
张文芳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1, (01) :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