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塔尔浪地区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意义

被引:15
作者
蔡克大 [1 ]
袁超 [1 ]
孙敏 [2 ]
肖文交 [3 ]
陈汉林 [4 ]
龙晓平 [1 ]
赵永久 [1 ]
李继亮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
[4]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辉长岩; 40Ar-39Ar年龄; 俯冲消减; 阿尔泰; 构造转换; 古亚洲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阿尔泰塔尔浪地区出露一些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其中,斜长角闪岩为基性岩浆岩变质的产物,SiO2含量为45.42%~52.96%,具有较高的Al2O3(13.14%~17.92%)、Fe2O3T(9.08%~16.88%)和TiO2(0.82%~3.23%)含量。斜长角闪岩样品稀土元素曲线比较平坦,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La/YbN=1.53~1.79),无明显的Nb和Ta亏损。通过野外产状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斜长角闪岩形成于海山的构造环境。辉长岩SiO2(46.96%~49.86%)含量稍低,TiO2(0.38%~1.89%)变化较大,并富Al2O3(15.0%~20.81%)、CaO(10.13%~11.60%),具有中等至较高MgO含量(7.3%~8.3%)和相对较低的钾含量(K2O=0.34%~1.03%),属亚碱性岩石系列(Na2O>K2O)。辉长岩呈现两种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一种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配分曲线比较平坦(La/YbN=1.10~1.67),具有轻微的Eu正异常(δEu=1.03~1.10);另一种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N=5.97~6.39)并具有正的Eu异常(δEu=1.31~1.44),反映其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斜长石堆晶的影响。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辉长岩具有明显的Ti、Nb和Ta负异常和Pb、Sr正异常,反映出明显的消减带岩浆特征。角闪石的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样品的坪年龄为266.9±6.1Ma,且年龄坪谱显示在其形成之后没有受到后期热事件的明显干扰,基本上反映了辉长岩的形成年龄。斜长角闪岩的40Ar-39Ar结果呈现出似马鞍型坪谱,其中最小的年龄坪(297.3±6.1Ma)可能反映了最近一期的变质事件,而且明显早于辉长岩的侵入。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不同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组成表明二者可能代表了两期不同的基性岩浆活动。斜长角闪岩所具有的板内和消减带的复合特征表明其原岩可能是洋壳在俯冲消减过程中增生的海山残片,而辉长岩所具有消减带特征显示在二叠纪时期阿尔秦地区仍存在受俯冲作用影响的地幔源区。阿尔泰二叠纪岩浆活动无论在岩浆属性还是规模上都与泥盆和石炭纪的岩浆活动存在巨大差异,表明这两个时期的构造背景存在较大不同,可能反映阿尔泰正处于某种构造转换机制的控制之下。
引用
收藏
页码:877 / 88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 [21] An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ve Roles of Crust and Mantle in Magma Genesis: An Elemental Approach[and Discussion][J] . R. N. Thompson,M. A. Morrison,G. L. Hendry,S. J. Parry,P. R. Simpson,R. Hutchison,M. J. O’Hara.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 . 1984 (1514)
  • [22] Subduction of pelagic sediments :Implication for the origin of Ce-anomalous basalts from the Mariana island. Hole MJ,Saunders AD,Marriner GF,and Tarney J.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 1984
  • [23] Late Paleozoic faults of the Altai region, Central Asia:tectonic pattern and model of formation. Buslov M M,Watanabe T,Fujiwara Y,Iwata K,Smirnova L V,Safonova I Yu,SemakovN N,Kiryanova A P.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2004
  • [24]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后造山喇嘛昭花岗岩体锆石SHRIMP年龄、成因及陆壳垂向生长意义
    王涛
    洪大卫
    童英
    韩宝福
    石玉若
    [J]. 岩石学报, 2005, (03) : 640 - 650
  • [25] 阿尔泰基性麻粒岩的发现:来自矿物学的证据
    厉子龙
    陈汉林
    杨树锋
    肖文交
    Yoshiaki TAINOSHO
    [J]. 岩石学报, 2004, (06) : 144 - 147+149
  • [26] 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斜长-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郑常青
    徐学纯
    何政伟
    [J]. 矿物岩石, 2003, (02) : 1 - 5
  • [27] 玄武岩类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Th/Hf-Ta/Hf图解判别
    汪云亮
    张成江
    修淑芝
    [J]. 岩石学报, 2001, (03) : 413 - 421
  • [28] 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底垫作用及准噶尔盆地基底的性质
    韩宝福
    何国琦
    王式洸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1) : 16 - 21
  • [29] 新疆大地构造演化基本特征
    成守德
    王元龙
    [J]. 新疆地质, 1998, (02) : 97 - 107
  • [30] 东准噶尔地区板块构造特征及演化附视频
    王道永,邓江红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5, (04) : 38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