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耕作半径合理布局居民点研究——以山东省沂源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为例

被引:26
作者
唐丽静 [1 ]
王冬艳 [1 ]
王霖琳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
关键词
耕作半径; 影响因素; 模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庄合并,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前提是保证村民有足够的田间作业时间,因此合理耕作半径的确定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耕作半径的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因素与耕作半径之间的作用机制,确定了耕作半径的决定性因素。以沂源县鲁村镇增减挂钩项目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耕作半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合理耕作半径为3.2 km,即与建新村距离3.2 km以内耕地所涉及的村庄可以作为拆旧村庄向建新村合并。现阶段,非人力出行方式及机械化农用工具使用比重在研究区较低,提高高速度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和广泛应用机械化农用工具是缓解耕作半径限制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分区布局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J].
张俊峰 ;
张安录 ;
董捷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4) :96-101
[2]   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荣天 ;
张小林 ;
李传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03) :272-278
[3]   GIS支持下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河北省大厂县为例 [J].
陈伟 ;
李满春 ;
陈振杰 ;
王亚飞 ;
毛鹍 ;
刘敏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 29 (02) :80-84+127
[4]   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J].
汤思阳 ;
雷国平 ;
张慧 ;
徐博 ;
丁润超 .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 (01) :173-176+181
[5]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J].
曲衍波 ;
姜广辉 ;
张凤荣 ;
商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3) :232-242
[6]   基于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的中心村确定 [J].
蔚霖 ;
孟庆香 ;
朱槐文 .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 (12) :2636-2640
[7]   欠发达地区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安徽省宿州地区为例 [J].
李红波 ;
张小林 ;
吴江国 ;
吴启焰 .
地理科学, 2012, 32 (06) :711-716
[8]   基于村域范围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以重庆石柱县临溪镇前进村为例 [J].
闵婕 ;
杨庆媛 ;
翁才银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15) :283-290
[9]   加权Voronoi图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J].
邹亚锋 ;
刘耀林 ;
孔雪松 ;
范登科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2, 37 (05) :560-563
[1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的农村居民点斑块整理模式评价 [J].
张晓平 ;
朱道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1) :244-24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