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河谷城市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

被引:14
作者
高云
谢苗苗
付梅臣
曹翊坤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高原型河谷城市; 植被变化;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转移矩阵; 西宁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高原型河谷城市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特征,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植被作为其生态系统的载体,响应更加敏感。深入研究高原型河谷城市的植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及城市化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宁市作为典型的高原型河谷城市,植被覆盖在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共同作用下变化明显。基于植被-不透水表面-土壤(V—I—S)模型,以西宁市城市规划区1995年与2009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混合像元分解,获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通过整体分析、转移矩阵分析,格网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并分别探讨川道与丘陵植被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西宁城市规划区平均植被覆盖度维持在30%左右。2009年与1995年相比植被覆盖度出现下降,植被覆盖空间差异略有减小。在数量上,基本无覆盖、中覆盖、高覆盖等级呈增加趋势,低覆盖、全覆盖呈下降趋势。研究区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区植被覆盖整体趋于好转,主要由中低丰度植被等级变化而来,原因在于2000-2005年湟中县累计退耕还林(草)54.91km2,累计造林247.98km2,使研究区西北部植被覆盖等级提高,表明西宁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对于改善植被覆盖效果明显。同时丘陵区植被变化与气候影响趋势相同,表明其植被变化可能也受气候变化影响。城市扩展方向及强度对其周边植被覆盖的影响突出。市区快速扩张及农业退化使川道内中高丰度植被覆盖整体退化趋势明显。主要原因在于2000年后西宁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用地规模迅速增大,川道内城市周边大量中高覆盖等级植被转变为基本无覆盖等级,造成植被退化。川道内城市区域植被变化与气候影响趋势相反,表明本文研究结果可能低估了城市化对川道内植被变化的影响幅度,相比气候影响,人为活动的影响更加强烈。研究区内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趋势为植被覆盖较差的等级(基本无覆盖和低覆盖)向高一级别发展,得益于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等级别以上的覆盖等级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尤其是位于川道中受到城市化干扰的区域植被退化问题尤为突出,需对这些区域采取植被保育措施,避免植被覆盖高等级区域受到城市化影响造成不可逆转的退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094 / 110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基于TM卫星影像数据的北京市植被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贾宝全 .
生态学报, 2013, 33 (05) :1654-1666
[2]   不同端元模型下湿地植被覆盖度的提取方法——以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J].
崔天翔 ;
宫兆宁 ;
赵文吉 ;
赵雅莉 ;
林川 .
生态学报, 2013, 33 (04) :1160-1171
[3]   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李亚飞 ;
刘高焕 .
资源科学, 2012, 34 (07) :1214-1221
[4]   基于不透水表面指数的城市地表覆被格局特征——以深圳市为例 [J].
刘珍环 ;
王仰麟 ;
彭建 ;
谢苗苗 ;
李猷 .
地理学报, 2011, 66 (07) :961-971
[5]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J].
邱海军 ;
曹明明 .
资源科学, 2011, 33 (02) :335-340
[6]   基于MODIS/NDVI的陕北地区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价 [J].
宋富强 ;
邢开雄 ;
刘阳 ;
刘志超 ;
康慕谊 .
生态学报, 2011, 31 (02) :354-363
[7]   线性混合模型的光谱解混算法综述 [J].
李二森 ;
张保明 ;
宋丽华 ;
余文杰 ;
唐德瑾 .
测绘科学, 2011, 36 (05) :42-44
[8]   基于LSMM和改进的FCM提取城市植被覆盖度——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J].
胡姝婧 ;
胡德勇 ;
赵文吉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1018-1024
[9]   基于图像融合与混合像元分解的城市植被盖度提取 [J].
刘勇 ;
岳文泽 .
生态学报, 2010, 30 (01) :93-99
[10]   青藏高原植被垂直带与气候因子的空间关系 [J].
许娟 ;
张百平 ;
谭靖 ;
孙然好 ;
姚永慧 .
山地学报, 2009, 27 (06) :66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