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诉讼欺诈的刑法规制

被引:22
作者
秦雪娜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诉讼诈骗; 民诉法修正案; 仲裁诈骗; 三角诈骗;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2.11.011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24条为契机,刑法领域对于诉讼诈骗的研究范围应当有所扩展,即应包括骗取仲裁裁决的行为、"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的模式以及非财产纠纷的虚假诉讼。诉讼诈骗并不符合三角诈骗的特征,将其认定为三角诈骗形式的诈骗类犯罪,存在诸多弊端;将诉讼诈骗以妨害作证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处理,则会导致处罚漏洞;对于诉讼诈骗、仲裁诈骗这类司法诈骗行为,应在"妨害司法罪"一节增设新的罪名即"骗取民事判决、裁定、仲裁裁决罪"进行规制;该罪为结果犯,且应有情节的限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论诉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制 [J].
亓旭岩 .
山东审判, 2010, 26 (02) :75-78
[2]   特殊行为的诈骗性质探析 [J].
童德华 .
政治与法律, 2009, (07) :46-52
[3]   妨害司法活动罪之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妨害司法罪的立法完善 [J].
刘凌梅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36-39
[4]   论妨害作证罪的几个问题 [J].
吴占英 .
法学评论, 2006, (05) :145-150
[5]  
关于修改《仲裁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 卢云华.仲裁研究. 2006(02)
[6]   诉讼诈骗行为性质之认定——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座谈纪要 [J].
于改之 ;
赵慧 .
法学评论, 2005, (01) :156-160
[7]   诉讼欺诈罪立法构想 [J].
刘远 ;
景年红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 (02) :19-23
[8]   论诉讼诈骗及其刑法评价 [J].
董玉庭 .
中国法学, 2004, (02) :137-142
[9]   论三角诈骗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4, (02) :93-106
[10]   伪证罪:一个规范的语境分析 [J].
周少华 .
法学研究, 2002, (03) :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