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聚类与神经网络的风蚀危险性评估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4
作者
梁海超 [1 ,2 ]
师华定 [2 ]
高庆先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内蒙古; 危险度评价; 模糊聚类; 神经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地沙化和沙尘暴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论文建立风蚀自然因子栅格数据库;选取二连浩特—张家口为典型样带,综合运用模糊聚类技术、专家知识以及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区域风蚀危险度评估模型,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风蚀危险性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综合应用模糊聚类以及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风蚀危险度进行评价,内蒙古自治区风蚀危险性呈现"西高东低、中间过渡"的总体趋势,这与该区域的自然、气候与土地利用背景较吻合,其中,风蚀极险型区域主要分布在阿拉善高原的西北部,面积6.9×104km2;强险型土壤风蚀地区主要位于阴山山脉周围、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与锡林郭勒盟高原西北部,面积4.3×104km2;危险型风蚀区域大致位于极险和强险之间,面积是1.5×105km2;轻险型土壤风蚀区域主要位于内蒙古的中部,面积为7.5×105km2;风蚀无险型区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周围,面积1.4×105km2。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编, 1959
[12]  
水利部.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96 . 1998
[13]   中国沙漠化研究 [J].
王涛 ;
朱震达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02) :11-16
[14]   耕作土壤可蚀性颗粒的风洞模拟测定 [J].
刘连友 ;
王建华 ;
李小雁 ;
刘玉璋 ;
拓万权 ;
彭海梅 .
科学通报, 1998, (15) :1663-1666
[15]   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与评估──以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区内的实践为例 [J].
王涛 ;
吴薇 ;
王熙章 .
第四纪研究, 1998, (02) :108-118
[16]   蒙古高原地面风、压、温场的基本特征 [J].
汤懋苍,高晓清 .
气象学报, 1996, (01) :121-127
[17]   中国北方土壤风蚀问题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J].
陈渭南,董光荣,董治宝 .
地球科学进展, 1994, (05) :6-12
[18]   影响土壤风蚀主要因素的风洞实验研究 [J].
刘玉璋 ;
董光荣 ;
李长治 .
中国沙漠, 1992, (04) :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