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电力流动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被引:17
作者
马丽 [1 ,2 ]
张博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电力流动; 流场分析; 网络特征; 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6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国家电力市场交易年报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资料,核算建立解释度在95%以上的2006年和2015年省际电力O-D流表,并运用影响力、外向度、汇聚力和依赖度等指标,对中国省际电力流动的源点与汇点及流场特征进行分析,比较2006-2015年电力流动格局的变化。然后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省际电力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解析了网络变化对流场格局变化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2006-2015年中国的电力源点体系逐步由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推移,重点向西南地区集聚;电力产消格局的空间差异加大,源点电力输出量和汇点电力输入量呈现增加趋势,省际电力流动的规模和网络联系密度都呈现加强趋势;电力输送的西电东输格局并没有打破,但随着特高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远距离电力输送成为可能,一些大的电力汇点采取了多源点供应,电力联系网络逐步趋于均衡化,省际电力流场在保持既有三大通道的同时,网络化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348 / 3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能源资源流动的研究视角、主要内容及其研究展望 [J].
王宜强 ;
赵媛 ;
郝丽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9) :1613-1625
[2]   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驱动机制分析 [J].
杨足膺 ;
赵媛 ;
黄克龙 .
地理研究, 2014, 33 (05) :863-875
[3]   我国石油资源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变化 [J].
赵媛 ;
牛海玲 ;
杨足膺 .
地理研究, 2010, 29 (12) :2121-2131
[4]   我国区域闭合性煤炭流的时空分析 [J].
唐志鹏 ;
王亮 ;
刘卫东 ;
刘红光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8) :1332-1339
[5]   机场体系中心性的网络分析方法与实证 [J].
莫辉辉 ;
金凤君 ;
刘毅 ;
王姣娥 .
地理科学, 2010, 30 (02) :204-212
[6]   区域间煤炭调运网络结构的实证分析 [J].
吕涛 ;
曹永荣 .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 (11) :1-7
[7]   中国煤炭资源的流动格局及流场规律研究 [J].
王成金 ;
莫辉辉 ;
王姣娥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402-1411
[8]   中国西部地区一次能源供应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 [J].
张雷 ;
黄园淅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3) :321-328
[9]   我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地域类型分析 [J].
赵媛 ;
郝丽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93-103
[10]   我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形成机制 [J].
赵媛 ;
郝丽莎 .
地理研究, 2008, (05) :1027-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