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储集层中油水层的地球化学综合判识——以济阳坳陷基山砂岩体为例

被引:3
作者
刘俊民 [1 ]
彭平安 [1 ]
张林晔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热解; 油水同层; 热解色谱; 变异系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油、水层识别的准确性,以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基山砂岩体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探索以地球化学方法综合判识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方法。以试油数据为参考,首先以热解定量方法初步评价,油层与油水同层、油水同层与水层的ST界限分别定为4.00mg/g及2.00mg/g;再以热解色谱定性方法将水层(或干层)与油层及油水同层明确区分;仍不能有效区分的油层及油水同层,则辅以热解参数表征的储集层变异系数进一步评价,变异系数高于0.3的为油水同层,低于0.3的为油层。具单一油源的多口井,可借助菲与二苯并噻吩(P/DBT)将油层及油水同层准确识别,P/DBT值大于12.5则为油层、小于等于12.5则为油水同层。对于相变较快,泥质薄层较多的低渗透油藏,利用热解参数S1/S2可评价储集层的真假隔层及油柱的纵向连通性。图4参17
引用
收藏
页码:335 / 338+363 +3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胜利油区水驱普通稠油油藏注蒸汽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 [J].
周英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79-483
[2]   多传播电阻率测井的探测能力与资料处理方法 [J].
康俊佐 ;
邢光龙 ;
杨善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345-350
[3]   单变量相分异指数在驱油效率分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J].
袁新涛 ;
彭仕宓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228-232
[4]   烃源岩热解分析参数T异常的原因 [J].
张振苓 ;
邬立言 ;
舒念祖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72-75
[5]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油运移过程中含油饱和度 [J].
周波 ;
侯平 ;
王为民 ;
罗晓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78-81
[6]   江汉盆地原油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J].
王培荣 ;
张大江 ;
肖廷荣 ;
宋孚庆 ;
蔡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45-47
[7]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原油含氧化合物分布特征 [J].
冯子辉 ;
黄春艳 ;
孙永红 ;
王雪 ;
孙春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48-50+75
[8]   塔里木盆地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与评价 [J].
赵军 ;
宋帆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69-71
[9]   海拉尔盆地轻质油层的热解识别及定量评价技术 [J].
郎东升 ;
姜道华 ;
陈玉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79-81
[10]   油气水层的地球化学识别方法 [J].
陈世加 ;
马力宁 ;
张祥 ;
陈新领 ;
徐峰 .
天然气工业, 2001, (06) :39-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