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配套挖潜对策

被引:51
作者
窦松江
周嘉玺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 北京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
关键词
高含水; 复杂断块; 精细描述; 剩余油; 挖潜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7 [采收率研究];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分散而难以识别,且其分布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在大港油区的港东开发区,根据以纵向118个时间地层单元为对象的精细油藏描述,提出3类剩余油潜力:①已动用油层,即断层与微构造控制、注采井冈不完善、层间非均质性、平面低渗透相带、层内渗流屏障、注采滞留区、边底水锥进等因素形成的剩余油;②新层,即以往未发现的低电阻油层和新发现油砂体;③滚动扩边。在潜力认识的基础上,以单砂体或流动单元为挖潜调整对象,在潜力富集区钻新井、更新井,改变非主力层的驱动方式,重组层系、井网,改变液流方向和间歇注水,并对潜力区配套实施补层、提液、压裂防砂、重复射孔、深度调剂等措施。港东开发区复杂断块油藏实施配套挖潜措施后,提高了高含水期的开发效益与水平。图1参17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J].
李存贵 ;
徐守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94-96
[2]   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模式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J].
陈程 ;
孙义梅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2) :24-27+68
[3]   微幅度构造识别方法及利用浮力开发油田 [J].
王庆 ;
贾东 ;
马品刚 ;
曹阳 ;
丁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65-67
[4]   滚动勘探开发阶段精细储集层预测技术 [J].
王西文 ;
刘全新 ;
苏明军 ;
赵世华 ;
周嘉玺 ;
王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6) :51-53+71
[5]   油藏中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深入分析低电阻油层基本成因 [J].
欧阳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3) :44-47
[6]   压裂防砂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和应用 [J].
谢桂学 ;
李行船 ;
杜宝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3) :99-102
[7]   文南油田文95断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J].
刘秋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100-102
[8]   陆相储集层微型构造研究 [J].
王世艳 ;
邓玉珍 ;
张海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79-80+10
[9]   港东油田一区一断块高含水后期开发的几点做法 [J].
张秀敏 ;
王术珍 ;
王胜刚 ;
刘存辉 ;
赵连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5) :84-86+15
[10]   水驱砂岩油田开发后期注采结构调整实践与探索 [J].
卢军 ;
张继谦 ;
杜学军 ;
薛国勤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