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内外抗乳腺癌作用研究

被引:13
作者
国瑞琪 [1 ,2 ]
王秋红 [1 ]
王向涛 [1 ,2 ]
匡海学 [1 ]
机构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实验室
关键词
和厚朴酚; 脂质体; 肿瘤; 乳腺癌细胞; 4T1细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3.6 [剂型];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制备和厚朴酚脂质体(HK-Lipsomes),探讨其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蛋黄卵磷脂、胆固醇、m PEG2000-DSPE2000、和厚朴酚按照质量比3:1:1:1,以注入法制备成和厚朴酚脂质体。通过Zetasizer nano ZS测定和厚朴酚脂质体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形态。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和厚朴酚脂质体对4T1细胞的细胞毒性。建立小鼠4T1乳腺癌肿瘤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考察腹腔给药后和厚朴酚脂质体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得到的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13.8±0.2)nm,多分散指数(0.209±0.005),电位为(-30.7±2.4)m V,透射电镜观察和厚朴酚脂质体为球型。和厚朴酚溶液和脂质体对4T1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3.74±2.38)μg/m L和(12.52±2.24)μg/m L。和厚朴酚脂质体高(60 mg/kg)、中(40 mg/kg)、低(20 mg/kg)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85.19%、60.95%和37.83%,呈剂量相关性。结论实验使用较为简便的制备方法成功制备粒径较小、包封率高的和厚朴酚脂质体。荷瘤小鼠体内实验显示抑瘤效果良好。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和厚朴酚的抗肿瘤实验治疗及其分子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J]. 陈淑珍.药学学报. 2016(02)
[2]   高载药量和厚朴酚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J].
郑欢 ;
于鑫 ;
李之韬 ;
王向涛 ;
王艳宏 ;
韩美华 .
药物评价研究, 2015, 38 (03) :292-296
[3]   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 [J].
吴德强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 14 (08) :86-88
[4]   羧基化碳纳米管负载羟基喜树碱的制备、表征及肠吸收特性考察 [J].
邓亚利 ;
林芳花 ;
何秀华 ;
周莉玲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04) :5-9
[5]   和厚朴酚脂质体联合阿霉素抑制4T1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J].
张宇 ;
白海昕 ;
邵永祥 ;
郭庆章 ;
黄鑫 ;
王迪 ;
邢立举 ;
翟秀伟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16 (06) :983-985
[6]   和厚朴酚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影响及Caspase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 [J].
谭茵 ;
莫立乾 ;
蔡玉婷 ;
张超 .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4) :2509-2512
[7]   脂质体制备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J].
刘晓谦 ;
王锦玉 ;
仝燕 ;
王智民 .
中国药学杂志, 2011, 46 (14) :1084-1088
[8]   和厚朴酚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J].
张卿 ;
张良珂 ;
袁佩 ;
汪程远 .
中草药, 2011, 42 (04) :691-693
[9]  
Honokiol:a promising small molecular weight natural agent for the growth inhibition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J]. Xi-rui Chen1, Rui Lu2, Hong-xia Dan2, Ga Liao2, Min Zhou2, Xiao-yu Li2, Ning Ji2 1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Program, Faculty of Art and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ronto, Ontario, Canad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al Diseases, West China School of Stomat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2011(01)
[10]   和厚朴酚的药理作用及其抗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附视频 [J].
王冬娥 ;
陆羡 .
医学综述, 2009, (11) :1725-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