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冬小麦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刘恩科
[1
,2
]
梅旭荣
[1
,2
]
龚道枝
[1
,2
]
严昌荣
[1
,2
]
庄严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不同生育期;
氮素吸收;
利用;
水胁迫;
冬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抗旱性强的‘石家庄8号’和抗旱性弱的‘偃麦20’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在田间遮雨棚条件下,研究返青-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和灌浆后期3个生育期不同干旱程度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抗旱性强的‘石家庄8号’产量高于抗旱性弱的‘偃麦20’,并且其3个生育时期轻度干旱均可提高产量。拔节-开花期干旱对两个冬小麦品种氮素的吸收和运转影响均最大,其次为返青-拔节期,而灌浆后期影响较小。不同生育期中度和重度干旱均降低了花前贮藏氮素向籽粒中的转移,并且氮肥利用效率和生产率也较低,而在返青-拔节和灌浆后期轻度干旱有利于营养器官的氮素向籽粒中转移,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和生产率。在干旱条件下,抗旱性强的‘石家庄8号’籽粒氮素积累对花前贮藏氮素再运转的依赖程度高,而‘偃麦20’对花后氮素的积累和转移依赖较高。综合产量和氮素的转移特点,在生产实践中,返青-拔节期和灌浆后期要注意对小麦进行适度的干旱处理,在拔节-开花期要保证冬小麦的充分灌溉,从而有利于氮素的积累和分配。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62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