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冬小麦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刘恩科 [1 ,2 ]
梅旭荣 [1 ,2 ]
龚道枝 [1 ,2 ]
严昌荣 [1 ,2 ]
庄严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不同生育期; 氮素吸收; 利用; 水胁迫; 冬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抗旱性强的‘石家庄8号’和抗旱性弱的‘偃麦20’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在田间遮雨棚条件下,研究返青-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和灌浆后期3个生育期不同干旱程度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抗旱性强的‘石家庄8号’产量高于抗旱性弱的‘偃麦20’,并且其3个生育时期轻度干旱均可提高产量。拔节-开花期干旱对两个冬小麦品种氮素的吸收和运转影响均最大,其次为返青-拔节期,而灌浆后期影响较小。不同生育期中度和重度干旱均降低了花前贮藏氮素向籽粒中的转移,并且氮肥利用效率和生产率也较低,而在返青-拔节和灌浆后期轻度干旱有利于营养器官的氮素向籽粒中转移,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和生产率。在干旱条件下,抗旱性强的‘石家庄8号’籽粒氮素积累对花前贮藏氮素再运转的依赖程度高,而‘偃麦20’对花后氮素的积累和转移依赖较高。综合产量和氮素的转移特点,在生产实践中,返青-拔节期和灌浆后期要注意对小麦进行适度的干旱处理,在拔节-开花期要保证冬小麦的充分灌溉,从而有利于氮素的积累和分配。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J].
杨晓亚 ;
于振文 ;
许振柱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846-853
[2]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J].
郑成岩 ;
于振文 ;
马兴华 ;
王西芝 ;
白洪立 .
作物学报, 2008, (08) :1450-1458
[3]   高温下干旱和渍水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和物质转运的影响 [J].
赵辉 ;
戴廷波 ;
姜东 ;
荆奇 ;
曹卫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2) :333-338
[4]   花后干旱或渍水逆境下氮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范雪梅 ;
姜东 ;
戴廷波 ;
荆奇 ;
曹卫星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1) :71-77
[5]   土壤干旱对小麦叶片光合和氮素水平及其转运效率的影响 [J].
许振柱 ;
王崇爱 ;
李晖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4) :75-79+91
[6]   缺水与补水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残留氮的影响 [J].
王朝辉 ;
王兵 ;
李生秀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8) :1339-1343
[7]   施氮方式对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霍中洋 ;
葛鑫 ;
张洪程 ;
戴其根 ;
许轲 ;
龚振恺 .
作物学报, 2004, (05) :449-454
[8]   水分和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J].
李世娟 ;
周殿玺 ;
诸叶平 ;
李建民 ;
兰林旺 .
华北农学报, 2002, (01) :69-75
[9]   小麦籽粒充实期氮素的吸收和再分配及6-苄氨基嘌呤的调节作用 [J].
孙振元,韩碧文,刘淑兰,王华芳,高荣孚 .
植物生理学报, 1996, (03) :258-260+260+262-264
[10]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旗叶乙烯释放、多胺积累和细胞质膜的影响 [J].
许振柱 ;
于振文 ;
亓新华 ;
余松烈 .
植物生理学报, 1995, (03) :29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