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宪政及其当代中国的历史境遇

被引:2
作者
苗连营
机构
[1] 广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宪政; 地方性知识; 普遍主义; 宪政中国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宪政,无论是从其历史起源和演变脉络看,还是从其制度安排和实现机制看,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但对宪政问题的考量,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其地方性特征而忽视价值层面的深度关切。只有在深刻洞悉了宪政的普遍性之后,认真回应和对待具有根本意义的宪政价值与原则,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自己的特殊性。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不仅具有政治文明进步的一般性意义,更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历史境遇、运作过程和发展规律。宪政中国化是中国法治进程中具有方向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需要超越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普世价值"和"地方性知识"之间的理论纠葛与意识形态化纷争,努力在宪政的普遍性与"中国主体性"之间达致一种和谐与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宪政建设的统合模式——超越“上/下”之争的第三条道路 [J].
苗连营 ;
郑磊 .
法学评论, 2011, 29 (03) :10-20
[2]   为普遍主义辩护——兼评中国文化特殊主义思潮 [J].
赵敦华 .
学术月刊, 2007, (05) :34-40
[3]   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对自由主义普遍主义的冲击 [J].
马德普 .
政治学研究, 2003, (04) :65-74
[4]   “地方性知识” [J].
叶舒宪 .
读书, 2001, (05) :121-125
[5]   地方性知识的构造 [J].
盛晓明 .
哲学研究, 2000, (12) :36-44+76
[6]  
社会主义宪政研究.[M].秦前红; 叶海波;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7]  
宪政古今.[M].(美)C.H.麦基文(CharlesHowardMcIlwain)著;翟小波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8]  
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M].(美)霍华德·威亚尔达(HowardJ.Wiarda)主编;榕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M].陈新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0]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美)R.M.昂格尔(RobertoMangabeiraUnger)著;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