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双边关系演进及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7
作者
梁茂林 [1 ]
骆华松 [1 ,2 ]
彭邦文 [3 ]
渠立权 [1 ,4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3]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 江苏师范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双边关系; “一带一路”; 地缘政治; 中南半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2.3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继续分化与重组,处于"边缘地带"的中南半岛地缘政治地位日益凸显,日渐成为域外大国争夺地缘利益的热点地区。中南半岛是中国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战略支点,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的亲疏对"一带一路"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衡量2001年2015年6月间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双边关系,进而归纳其规律与特征,发现: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总体呈现不同程度波动下降态势;双边关系最高峰值的出现均由同一类事件影响产生、中缅关系下滑与中越关系恶化基本同期、双边关系程度的地域空间格局分异较为明显。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的演进是域外大国的干预、国家利益驱使下"大国平衡外交"的推行、区域与次区域合作的推进、边境安全与稳定等作用机理下的共同结果;最后基于前文研究提出:着力提升与各方政治互信水平、妥善处理中越南海领土争端、积极敦促缅甸各方维持国内安全与稳定、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愿景在经济与文化领域的作用等中国与五国关系良性互动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的中缅地缘关系演变
    王淑芳
    阳婷慧
    葛岳静
    李灿松
    [J]. 经济地理, 2015, 35 (10) : 13 - 20
  • [2] 国家利益的界定与外交政策理论的建构
    宋伟
    [J]. 太平洋学报, 2015, (08) : 22 - 32
  • [3] 2015年缅北局势的未来走向及中国应对策略
    李灿松
    骆华松
    胡志丁
    付磊
    熊理然
    [J]. 热带地理, 2015, 35 (04) : 569 - 576+600
  • [4] 2009年后缅甸国内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视角解读
    胡志丁
    骆华松
    李灿松
    付磊
    熊理然
    [J]. 热带地理, 2015, 35 (04) : 561 - 568
  • [5] “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
    杜德斌
    马亚华
    [J]. 地理研究, 2015, 34 (06) : 1005 - 1014
  • [6] 基于行为主体的缅甸排华思潮产生及其原因解析
    李灿松
    葛岳静
    马纳
    胡志丁
    [J]. 世界地理研究, 2015, 24 (02) : 20 - 30
  • [7] 中国与东南亚地缘环境和跨境河流合作
    洪菊花
    骆华松
    [J]. 世界地理研究, 2015, 24 (01) : 29 - 37
  • [8] 冷战后东南亚地缘政治变化中的大国战略调整述评
    方天建
    何跃
    [J]. 世界地理研究, 2013, 22 (03) : 30 - 40
  • [9] 湄公河次区域的地缘政治经济博弈与中国对策
    宋效峰
    [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3, (05) : 37 - 49
  • [10] 论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孙伟平
    [J]. 党政干部学刊, 2012, (05) : 9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