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处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软脑膜微循环

被引:15
作者
姚树桐 [1 ,2 ]
刘秀华 [1 ]
汤旭明 [1 ]
孙胜 [1 ]
王家富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生理研究室
[2] 泰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软脑膜微循环; 胞间黏附分子-1;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I-postC及缺血预处理(IPC)组,采用颈动脉引流法建立大鼠全脑I/R损伤模型,于实验结束时观测软脑膜微循环和脑表面血流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髓过氧化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记法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NF-κBp65的表达。结果:(1)I-postC明显改善微循环血流状态,减轻I/R所致的细动静脉收缩和脑表面血流量降低(均P<0.05),且脑组织VE-cadherin量减少程度较I/R组减轻(P<0.05);(2)与I/R组比较,I-postC组血浆sICAM-1含量、脑组织MPO活性和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增高(P<0.05),且脑组织NF-κB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I-postC可改善脑I/R大鼠软脑膜微循环,其机制与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51 / 4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细胞间黏附分子-1抑制参与大鼠小肠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
    姚树桐
    赵秀梅
    刘秀华
    [J]. 中国微循环, 2008, (02) : 69 - 72+64
  • [2] 大鼠血管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NF-κB的活化和ICAM-1及COX-2表达的变化
    韩梅
    温进坤
    刘月平
    宋伟
    [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 (02) : 257 - 260
  • [3] 缺血后处理改善微循环、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郭晓笋
    刘秀华
    张振英
    刘凤英
    胡维诚
    [J]. 微循环学杂志, 2007, (04) : 8 - 11+22+5+2+8
  • [4] 缺血后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姚树桐
    李玉珍
    刘秀华
    王家富
    [J]. 微循环学杂志, 2007, (02) : 1 - 4+75
  • [5]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从实验室到临床
    刘秀华
    唐朝枢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08) : 677 - 679
  • [6] 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基本机制
    赵克森
    黄巧冰
    [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3, (04) : 118 - 122
  • [7] 颈动脉引流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模型
    赵秀梅
    姜澜
    刘育英
    田牛
    [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8, (06) : 210 - 212
  • [8] 微循环学[M]. 原子能出版社 , 田牛著, 2004
  • [9]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analysis of inflammatory gene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ischemia-reperfusion brain injury
    Berti, R
    Williams, AJ
    Moffett, JR
    Hale, SL
    Velarde, LC
    Elliott, PJ
    Yao, CP
    Dave, JR
    Tortella, FC
    [J]. 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2002, 22 (09) : 1068 - 1079
  • [10] Signaling pathway of cardioprotection induced by monophosphoryl lipid A in rabbit myocardium[J] . Liu Xiuhua,Wu Xudong,Han Yue,Tang Chaoshu,Su Jingyi.Pathophysiology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