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Ms8.0地震四川及邻区数字强震台网记录

被引:14
作者
周荣军
赖敏
余桦
龙承厚
王世元
亢川川
梁明剑
机构
[1] 四川省地震局
关键词
测震学; 汶川地震; 强震记录; 方向性效应; 断层上盘效应; 竖向效应; 加速度反应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6 [测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特大地震是龙门山构造带逆冲–右旋错动的结果,四川数字强震台网共获取133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结合陕西、甘肃部分台站观测结果,根据原始记录绘制的加速度峰值等值线呈长轴为NE方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与地震影响烈度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效应和断层上盘效应,即沿破裂传播的NE方向加速度峰值衰减显著慢于SW方向;而处于断层NW上盘的地震动峰值衰减明显慢于SE下盘,出现系统性偏高现象,且在发震断裂的映秀—北川段更为显著,与震源破裂的方式和过程具相关性。另一个现象是近发震断裂的竖向(UD)与水平向(H)地震动峰值的比值明显高于远场,在近断层附近比值在1.0左右,与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比值2/3存在较大差异。随断层距的增加,加速度反应谱峰值逐渐移向长周期,当断层距大于200km时更为显著,但在近断层100km时存在速度大脉冲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850 / 18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北端位置的修订 [J].
李传友 ;
魏占玉 .
地震地质, 2009, 31 (01) :1-8
[2]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 [J].
张勇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379-389
[3]   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与变形特征 [J].
李勇 ;
周荣军 ;
Alexander LDENSMORE ;
闫亮 ;
Nicholas RICHARDSON ;
董顺利 ;
Michael AELLIS ;
张毅 ;
何玉林 ;
陈浩 ;
乔宝成 ;
马博琳 .
地质学报, 2008, 82 (12) :1688-1706
[4]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2585-2592
[5]   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特征初步分析 [J].
于海英 ;
王栋 ;
杨永强 ;
卢大伟 ;
解全才 ;
张明宇 ;
周宝峰 ;
江纹乡 ;
程翔 ;
杨剑 .
震灾防御技术, 2008, 3 (04) :321-336
[6]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震害特点 [J].
周荣军 ;
黄润秋 ;
雷建成 ;
何玉林 ;
黎小刚 ;
王世元 ;
叶友清 ;
刘玉法 ;
亢川川 ;
梁明剑 ;
戈天勇 ;
何强 ;
黄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11) :2173-2183
[7]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J].
王卫民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403-1410
[8]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
[9]  
“5·12”汶川8.0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机理的初步探讨[J]. 高孟潭,陈学良,俞言祥,雷建成.震灾防御技术. 2008(03)
[10]   汶川地震烈度分布与震源过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J].
吴健 ;
吕红山 ;
刘爱文 .
震灾防御技术, 2008, (03) :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