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51
作者
安传光 [1 ]
赵云龙 [1 ]
林凌 [1 ]
吕敢堂 [1 ]
陈亚瞿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九段沙;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丰度; 生物量; 相对重要性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06年1月(冬季)。对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平均丰度442.94ind.m-2,生物量40.78 g.m-2。与历史资料比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显著增加,新记录31种,曾经有过报道但未采集到标本的有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变化不大,生物量有明显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丰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较低。优势种为谭氏泥蟹、梨形环棱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河蚬、焦河篮蛤、中国绿螂和丝异蚓虫;相对重要性指数值较高的有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梨形环棱螺、中国绿螂、焦河篮蛤、河蚬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温、水文和工程的影响,此外,工程建设和互花米草扩散对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功能群 [J].
朱晓君 ;
陆健健 .
动物学研究, 2003, (05) :355-361
[2]  
Cost-effi-cient methods for marine pollution monitoring atCasey Station,East Antarctica:the choice of sievemesh-size and taxonomic resolution. Belinda W T,Martin J R,Jonathan S S. MarinePollution Bulletin . 2003
[3]   长江口前沿潮滩对来沙锐减和海面上升的响应 [J].
杨世伦 ;
朱骏 ;
李鹏 .
海洋科学进展, 2005, (02) :152-158
[4]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九段沙冲淤影响研究 [J].
杜景龙 ;
杨世伦 ;
张文祥 ;
李鹏 ;
赵华云 .
海洋工程, 2005, (03) :78-83
[5]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J].
周晓 ;
王天厚 ;
葛振鸣 ;
施文彧 ;
周立晨 .
生物多样性, 2006, (02) :165-171
[6]   近半个世纪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冲淤演变 [J].
杨世伦 ;
杜景龙 ;
郜昂 ;
李鹏 ;
李明 ;
赵华云 .
地理科学, 2006, (03) :335-339
[7]  
Influence of salinity and suspended matter onbenthos of an Arctic tidal flat. W sΙawski J M,Szymelfenig M,Zaj czkowski M,et al. 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 1999
[8]   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 [J].
徐兆礼 ;
陈亚瞿 .
生态学杂志, 1989, (04) :13-15+19
[9]   九段沙湿地植被时空遥感监测与分析附视频 [J].
沈芳 ;
周云轩 ;
张杰 ;
吴建平 ;
杨世伦 .
海洋与湖沼, 2006, (06) :498-504
[10]   渤海中、南部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J].
韩洁 ;
张志南 ;
于子山 .
生态学报, 2004, (03) :5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