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监管底线的设置:基于主体性的探究

被引:5
作者
谢新水 [1 ]
袁汝兵 [2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2]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主体性; 反思性; 监管底线;
D O I
10.16133/j.cnki.xxlt.2020.08.006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1204 ; 120401 ;
摘要
人工智能带来了类别和程度不同的风险,监管人工智能也要做出相应的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逻辑上而言,人是唯一具有反思能力的主体,也只有具有反思能力的主体才具有颠覆人类力量的可能。因此,设置人工智能监管底线的依据是人的主体性。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冲击人的主体性,一旦它具有反思性并将自我定义为主体行动者,那么它将通过"革命"行动去建设自己的"新世界"。在这一意义上,设置人工智能监管底线的基本目标是消除它对人主体性的冲击、打击和替代。从理论价值来说,在人工智能时代,将主体性问题引入人工智能监管底线的设置中,就开启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哲学思考。从实践价值来说,人工智能监管底线的设置是防止这一技术引起的社会意义风险。厘清人工智能的监管底线,既探明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范围,又可以避免过度担忧这一技术带来的威胁,对人工智能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可以乐观地认为,人发明的技术不会糊涂到毁掉人类自身,除非是那些不遵守技术风险底线者故意所为,所以,坚守监管底线就是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智慧社会治理中人机合作的边界 [J].
王锋 .
学海, 2020, (03) :74-79
[2]   人工智能到底存在什么风险:一种类型学的划分 [J].
梅立润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1 (02) :119-127
[3]   论源于人性的人工智能监管难题 [J].
谢新水 .
探索, 2020, (02) :34-44
[4]   论政策过程中的人机合作 [J].
向玉琼 .
探索, 2020, (02) :45-55+2
[5]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赋能、技术自主性叠加与监管复杂性审视 [J].
谢新水 .
浙江学刊, 2020, (02) :78-87
[7]   人工智能提出了什么哲学问题? [J].
赵汀阳 .
文化纵横, 2020, (01) :43-57
[8]   人工智能商主体地位探析 [J].
崔文玉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20, (01) :87-99+206
[9]   智能机器人应有法律主体资格吗? [J].
成素梅 ;
高诗宇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0 (01) :115-122
[10]   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新论 [J].
彭中礼 .
甘肃社会科学, 2019, (04) :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