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晚冰期以来神农架大九湖泥炭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研究
被引:62
作者:
马春梅
[1
]
朱诚
[1
]
郑朝贵
[2
]
武春林
[1
]
关勇
[1
]
赵志平
[1
]
黄林燕
[1
]
黄润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安徽省滁州学院地理系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晚冰期;
全新世;
神农架大九湖;
泥炭;
气候变化;
地球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10个AMS14C年龄数据表明,神农架大九湖297cm的泥炭沉积剖面约为16kaBP(14C年龄为13.3kaBP)以来的沉积.多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揭示出,研究区域16kaBP以来的气候特点如下:(1)晚冰期阶段气候冷湿而不稳定,12.6~11.4kaBP应是新仙女木时期的沉积,15.2~12.6kaBP(cal)为博令-阿勒罗德暖期,16~15.2kaBP为最老仙女木时期.(2)早全新世总体上继承了晚冰期气候特点,较为冷湿,其中在10.6kaBP(cal)前后出现较显著的干旱事件.(3)中全新世总体很温暖湿润.其中9.2~7.5kaBP是逐步升温的过程,降水相对较少,在全球具有代表意义的8.2kaBP前后的降温事件反映较明显,6.7~4.2kaBP期间各种替代指标相对稳定,是中全新世水热配置的最适宜期.(4)在4.2kaBP前后发生的中晚全新世的季风衰退事件,表现为气候由温暖湿润快速转向凉干,可能导致了本区新石器文化的崩溃并催生了夏代文明.约0.9kaBP前后转为较凉湿的气候.大九湖泥炭记录的气候和环境演变信息具有全球性变化特点,可以与东亚季风区的同类沉积剖面进行对比,反映了"末次冰期后,季风快速加强,早全新世季风强盛、随后季风衰退,中全新世季风变弱,气候变干"的季风气候变化模式.分析认为,其变化的驱动机制可能是太阳辐射在中纬度东亚季风区的特定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7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