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蔡仁 [1 ,2 ]
李霞 [1 ]
赵克明 [3 ]
王磊 [2 ]
秦贺 [3 ]
冯志敏 [4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2]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
关键词
乌鲁木齐; 污染物; 浓度日变化; 气象要素; 相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乌鲁木齐市一直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该文选取2004-2006年乌鲁木齐市3个环境监测站逐时的PM10、SO2、NO2浓度数据以及乌鲁木齐市气象站、米泉气象站同期逐时的13类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PM10、SO2浓度冬季均达到轻微污染水平,其它3个季节属于优良级别,NO2四季都属优良级别;这三类大气污染物四季日变化基本呈现双峰型结构。冬季PM10、SO2浓度峰值出现在12:00-14:00时,最小值则分别出现在凌晨7:00时、傍晚19:00时,其它季节最大值(最小值)多出现在早晨(傍晚/凌晨);三类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各有不同,PM10、SO2都是南部城区浓度较大,NO2浓度则是北部城区居首;各类气象要素与SO2浓度的相关性普遍高于与颗粒物PM10的相关性。全年与热力因素有关的气象要素与PM10、SO2浓度的相关性非常突出,冬季则是云量、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明显提高;受蒙古高压和天山山脉地形的双重影响,乌鲁木齐冬季盛行偏南风和偏北风,山谷风交替现象明显;PM10浓度随乌鲁木齐市气象站、米泉气象站风速的增加均是先下降后上升,风速拐点分别是5 m/s、3 m/s,东南风对于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贡献较大;无论市区、还是北部城区,在偏北风和东南风的情形下,市区颗粒物浓度都比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南京冬季雾的边界层结构及生消机制.[D].陆春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 09
[2]   2001-2010年武汉市气象环境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J].
陈淳祺 ;
陈瑜琪 ;
汤圣君 ;
吴胜军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36 (05) :130-133
[3]   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 [J].
王跃思 ;
姚利 ;
刘子锐 ;
吉东生 ;
王莉莉 ;
张军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 (03) :353-363
[4]   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分布的“南北两重天”现象 [J].
董芬 ;
王喜全 ;
王自发 ;
晏平仲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 18 (01) :63-70
[5]   乌鲁木齐重污染日的天气分型和边界层结构特征研究 [J].
李霞 ;
杨静 ;
麻军 ;
王江 ;
赵克明 ;
任泉 ;
赵勇 .
高原气象, 2012, 31 (05) :1414-1423
[6]   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J].
魏毅 .
环境保护科学, 2011, 37 (06) :4-7
[7]   珠江三角洲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J].
张人文 ;
范绍佳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0 (06) :130-134
[8]   乌鲁木齐近30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J].
杨静 ;
李霞 ;
李秦 ;
王中伟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5) :747-752
[9]   乌鲁木齐大气最大混合层厚度变化的环境响应 [J].
赵克明 ;
李霞 ;
杨静 .
干旱区研究, 2011, 28 (03) :509-513
[10]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