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CRegCM1.0对1991~2005年江淮梅雨季的数值模拟

被引:3
作者
胡娅敏 [1 ,2 ,3 ]
丁一汇 [4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2] 广东省气候中心
[3]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4]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江淮梅雨; 入梅; 出梅; 梅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242.1 [数学模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区域气候模式BCCRegCM1.0(RegCM)模拟1991~2005年江淮梅雨季,得到如下结论:(1)RegCM能较好地模拟出夏季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型;(2)参照"广义梅雨评定标准",计算RegCM的降水和温度得到近15年江淮梅雨的爆发日和结束日,与观测相比,RegCM能模拟出近15年江淮梅雨的年际变化,对大部分正常梅雨年模拟较好,尤其是能模拟出1996,1998和1999年的强梅雨;(3)就15年平均状态而言,RegCM模拟得到的入梅日和出梅日分别为6月1日和7月13日,较采用广义梅雨标准计算的观测值分别提前了12和13d;梅雨长度为32d,较观测缩短了3d;梅雨强度为2.45,而观测值为3.00.从而可见,RegCM能较好地描述气候态的江淮梅雨持续期及强度,但对入梅日和出梅日这两个奇异点的模拟仍有待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490 / 4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降水模拟的检验.[D].张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10
[2]  
江淮梅雨的分析和预报.[M].周曾奎编著;.气象出版社.2006,
[3]  
中国夏季旱涝及环境场.[M].赵振国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
[4]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模拟 [J].
姚素香 ;
张耀存 .
气象学报, 2008, (02) :131-142
[5]   江淮地区梅雨的新定义及其气候特征 [J].
胡娅敏 ;
丁一汇 ;
廖菲 .
大气科学, 2008, (01) :101-112
[6]   东亚梅雨系统的天气-气候学研究 [J].
丁一汇 ;
柳俊杰 ;
孙颖 ;
柳艳菊 ;
何金海 ;
宋亚芳 .
大气科学, 2007, (06) :1082-1101
[7]   RegCM3对东亚环流和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J].
张冬峰 ;
欧阳里程 ;
高学杰 ;
赵宗慈 ;
PAL Jeremy S ;
GIORGI Filippo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5) :444-452
[8]   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长期模拟比较 [J].
冯锦明 ;
符淙斌 .
大气科学, 2007, (05) :805-814
[9]   用区域气候模式对1951—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 [J].
黄建斌 ;
朱锦红 ;
李振华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351-358
[10]   121年梅雨演变中的近期强年代际变化 [J].
徐群 .
水科学进展, 2007, (03) :327-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