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绿洲防护林体系防风阻沙效应研究

被引:5
作者
张克斌
李瑞
王百田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寒绿洲; 防护林体系; 防风阻沙效应; 香日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7.2 [防护林];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以典型高寒人工绿洲—香日德绿洲为研究对象,对防护林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实测绿洲不同部位(外围、边缘和内部)和不同季节的多日大风风速及绿洲外围天然灌木林阻沙效应。在此基础上,对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日德绿洲防护林体系防风效应显著,边缘风速降低约1/3,内部风速降低1/2以上,总体防风度60.44%;外围天然灌木林阻沙效应也十分显著,灌木冠幅和阻沙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7823;灌木高度在0.01水平上也和阻沙量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8。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43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银川平原绿洲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J].
段汉明 ;
苏敏 ;
周晓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1) :1-6
[2]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研究 [J].
白云岗 ;
宋郁东 ;
洪传勋 ;
杨旭东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4) :78-80
[3]   黑河中游绿洲防护林的防护效应分析 [J].
何志斌 ;
赵文智 ;
屈连宝 .
生态学杂志, 2005, (01) :79-82
[4]   敦煌莫高窟崖顶灌木林带防风固沙效应 [J].
汪万福 ;
王涛 ;
李最雄 ;
张伟民 .
生态学报, 2004, (11) :2492-2500
[5]   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人工植被防风阻沙效益分析 [J].
岳德鹏 ;
刘永兵 ;
徐伟 ;
臧润国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2) :21-24
[6]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J].
李森 ;
李凡 ;
孙武 ;
李保生 .
地理科学, 2004, (01) :61-67
[7]   新疆玛纳斯河地区绿洲的形成与演变研究 [J].
杨发相 ;
马虹 ;
穆桂金 ;
乔木 .
干旱区研究, 2003, (04) :276-280
[8]   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阻沙效益风洞实验研究 [J].
胡孟春 ;
赵爱国 ;
李农 .
中国沙漠, 2002, (06) :76-79
[9]   策勒绿洲边缘自然植被恢复重建的盖度指标 [J].
李小明 ;
张希明 .
干旱区研究, 2002, (02) :12-16
[10]   三工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异及其稳定性研究 [J].
罗格平 ;
陈嘻 ;
周可法 ;
叶民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6) :52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