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及净生态系统CO交换量的比较

被引:13
作者
刘晓琴 [1 ,2 ]
吴启华 [1 ,2 ]
李红琴 [1 ,3 ]
毛绍娟 [1 ,2 ]
李英年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寒草甸; 不同封育年限; 植被/土壤碳密度; 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封育是推广范围最广的草地恢复措施之一.为研究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变化,对1a、6a和16a不同封育年限样地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现存碳密度表现出封育16a>封育1a>封育6a,分别为1 522.57gC·m-2、1 323.12gC·m-2和1 148.17gC·m-2,但不同封育年限之间植被现存碳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碳密度垂直分布明显,0~5cm和5~10cm土层有机碳密度较高,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明显下降,土壤容重上升;不同封育年限之间0~40cm层次土壤碳密度和土壤容重差异性均不显著,但仍可表现出土壤碳密度封育1a>封育6a>封育16a,分别为28 636.32gC·m-2、26 570.92gC·m-2和26 060.71gC·m-2;同时,土壤容重随封育时间延长而下降.对7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率(NEE)监测来看,封育1a植被土壤碳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封育16a(P<0.05);而排放率与封育16a样地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848 / 8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21]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植被与土壤特征的影响 [J].
单贵莲 ;
徐柱 ;
宁发 ;
焦燕 .
草业学报, 2009, 18 (02) :3-10
[22]   封育对云南退化山地草甸植物种类及盖度的影响 [J].
殷振华 ;
毕玉芬 ;
李世玉 .
草业科学, 2008, (12) :18-22
[23]   藏北高寒草地植被的碳密度与碳贮量 [J].
常天军 ;
王建林 ;
李鹏 ;
成海宏 ;
方华丽 .
生态科学, 2007, (05) :437-442
[24]   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 [J].
李瑞 ;
张克斌 ;
王百田 ;
刘刚 ;
吴瑞菊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7) :106-110
[25]   云雾山封育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J].
程杰 ;
高亚军 .
草地学报, 2007, (03) :273-277
[26]   5年模拟增温后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及生产量的变化 [J].
李英年 ;
赵亮 ;
赵新全 ;
周华坤 .
草地学报, 2004, (03) :236-239
[27]   施肥和围栏封育对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影响的比较研究 Ⅰ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 [J].
周国英 ;
陈桂琛 ;
赵以莲 ;
王顺忠 ;
李伟 ;
彭敏 .
草业学报, 2004, (01) :26-31
[28]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全球意义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沈永平 .
冰川冻土, 2002, (06) :693-700
[29]   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 [J].
王绍强 ;
周成虎 ;
罗承文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3) :238-244
[30]   封育刈割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J].
程积民 ;
邹厚远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8, (01) :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