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2012年夏季四川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附视频
被引:5
作者:

屠妮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何光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大暴雨;
视热源与视水汽汇;
涡度收支;
TBB;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四川省自动站降水资料、0.1°×0.1°的FY-2E云顶亮温资料和1°×1°的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2年7月20~23日四川东部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水汽源地、动力、热力条件等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过程中伴有500h Pa高空槽东移至四川并向南加深发展,槽后冷空气与槽前暖湿气流在四川汇合,低层有低涡发展,配以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有利形势;(2)暴雨前期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随着南海台风西进,其外围偏东气流向西输送增强,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受到抑制,使得雨带南压;(3)降水以对流性降水为主,暴雨期间水汽凝结潜热在对流层中低层起主要作用,强上升运动将低层的潜热加热向上输送,形成高空的热源中心,强降水期间大气的加热是与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密切相关的;在本次暴雨过程垂直输送项是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的主要贡献者,尤其是在强降水阶段;(4)在低涡在发展阶段,低层正涡度局地变化项首先得到发展,在低涡减弱阶段,正涡度局地变化项的峰值中心由低层向中低层抬升;(5)中尺度对流系统与小时降水分布一致,MCS的发展是触发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2012年7月4日河南大暴雨过程的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 37 (04) : 40 - 49张宇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气象局 河南省气象局张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气象台 河南省气象局王超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河南省气象局
- [2] 川西南地区大暴雨气候特征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 34 (02) : 39 - 43陈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气象局 四川省乐山市气象局高文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气象局 四川省乐山市气象局
- [3] 青藏高原东部“7·8”区域性暴雨特征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 34 (01) : 8 - 14吴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红原县气象局 四川省红原县气象局闵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芦山县气象局 四川省红原县气象局肖天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四川省红原县气象局
- [4] 两次高原涡与西南涡作用下的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 34 (01) : 1 - 7刘新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陈永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5] “12.7.22”四川暴雨的MCS特征及对短时强降雨的影响[J]. 气象, 2013, 39 (07) : 848 - 860陈永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损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 33 (01) : 47 - 51卿清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候中心陈文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候中心詹兆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候中心
- [7] “7.20”暴雨过程中分钟级雨量特征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 33 (01) : 23 - 29陈朝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台王佳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台罗可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台
- [8] 热带低压远距离对西南涡稳定加强的作用[J]. 高原气象, 2012, 31 (06) : 1551 - 1561李云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张迎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气象台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马翠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田秀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邯郸市气象台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李宗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赵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赵利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 [9] 两涡相互作用下四川盆地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05) : 554 - 562罗喜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省气象台 贵州省气象台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高原涡诱生西南涡特大暴雨成因的个例研究[J]. 高原气象 , 2010, (04) : 819 - 831赵玉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王叶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