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构造演化模式:综合作用下的被动扩张附视频

被引:48
作者
栾锡武
张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海底扩张; 古南海; 地幔流;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地质作用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建立一个普遍适用的演化模式,成为南海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总结南海构造演化的主要模式,分析各模式建立的依据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通过一个动力源来研究南海的形成演化是片面的。从南海构造特征分析,结合国外有关大陆岩石圈破裂的研究成果,认为南海海盆主体经历了被动大陆张裂到海底扩张的演化过程。动力源主要是古南海向南俯冲的拖曳力,辅助于南、南东向的地幔流作用。南海北部陆缘广泛存在的高速层,可能是地幔流沿拉张减薄面底侵的结果,因而不同于地幔柱作用引起南海的打开。印度板块碰撞、楔入产生的地幔流,经太平洋俯冲板块的阻挡,最终发生南、南东向流动。印支地块的挤出则对南海西部的拉张具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1]   马尼拉海沟几何形态特征的构造演化意义 [J].
陈志豪 ;
李家彪 ;
吴自银 ;
吴振利 ;
尚继宏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9, 29 (02) :59-65
[2]  
南海成因研究现状[J]. 邓希光,吴庐山,杜德莉.南海地质研究. 2006(00)
[3]   海南地幔柱与南海形成演化 [J].
鄢全树 ;
石学法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2) :311-322
[4]   南海南部海区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 [J].
张翀 ;
吴世敏 ;
丘学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01) :61-70
[5]  
Research on the dynamic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pening:Evidence from analogue modeling[J]. SUN Zhen1,2, ZHOU Di1, ZHONG Zhihong3, XIA Bin2, QIU Xuelin1, ZENG Zuoxun4 & JIANG Jianqun5 1. CAS Key Laboratory of Marginal Sea Geolog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2. CAS Key Laboratory of Marginal Sea Geolog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3.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Shenzhen
[6]   南海海盆扩张成因质疑 [J].
林长松 ;
虞夏军 ;
何拥华 ;
谭勇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1) :67-76
[7]   中国南海的形成演化及动力学机制研究综述 [J].
黎明碧 ;
金翔龙 .
科技通报, 2006, (01) :16-20
[8]   地幔活动在南海扩张中的作用数值模拟与讨论 [J].
崔学军 ;
夏斌 ;
张宴华 ;
刘宝明 ;
王冉 ;
闫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3) :334-338
[9]  
南海南部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J]. 姚永坚,夏斌,徐行.南海地质研究. 2005(00)
[10]   南海形成演化探究 [J].
谢建华 ;
夏斌 ;
张宴华 ;
王喜臣 .
海洋科学进展, 2005, (02) :2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