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海沟几何形态特征的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17
作者
陈志豪
李家彪
吴自银
吴振利
尚继宏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俯冲带; 几何形态; 地幔流; 马尼拉海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通过对马尼拉海沟海底地形地貌、构造特征及其相关地震等数据资料的分析,结合俯冲带动力学数值模拟成果,尤其是Schellart等的模式,详细讨论了马尼拉海沟几何形态、海沟南北段俯冲角度突变等构造特征。分析认为,南海中代表古扩张脊的黄岩海山链的俯冲挤入对马尼拉俯冲带的几何形态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其几何形态较符合中等长度(2000~3000km)的海沟模型。由海沟后退和板片反转引起的平行于马尼拉海沟方向的地幔流加剧了海沟南北段俯冲角度的突变。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台湾-吕宋岛双火山弧的构造意义 [J].
刘再峰 ;
詹文欢 ;
张志强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02) :145-150
[2]   地球物理资料所揭示的南海东北部中生代俯冲增生带 [J].
周蒂 ;
王万银 ;
庞雄 ;
王家林 ;
蔡东升 ;
孙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3) :209-218
[3]   台湾增生楔的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变形特征 [J].
丁巍伟 ;
程晓敢 ;
陈汉林 ;
吴能友 .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05) :53-59
[4]   南海东部海沟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构造意义附视频 [J].
朱俊江 ;
丘学林 ;
詹文欢 ;
徐辉龙 ;
孙龙涛 .
地震学报, 2005, (03) :260-268+355
[5]   美国《洋陆边缘科学计划2004》述评 [J].
高抒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 (01) :119-123
[6]   东亚大陆边缘的俯冲带构造 [J].
吴时国 ;
刘文灿 .
地学前缘, 2004, (03) :15-22
[7]   马尼拉海沟增生楔中段的挤入构造 [J].
李家彪 ;
金翔龙 ;
阮爱国 ;
吴世敏 ;
吴自银 ;
刘建华 .
科学通报, 2004, (10) :1000-1008
[8]   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 [J].
张健 ;
石耀霖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 (03) :222-227
[9]   俯冲带流变性质的研究 [J].
臧绍先 ;
宁杰远 ;
景志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9) :705-711
[10]   西太平洋俯冲带的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J].
臧绍先,宁杰远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2) :18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