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林下植被的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

被引:15
作者
刘江华 [1 ]
李登武 [2 ]
刘国彬 [1 ]
李小利 [1 ]
侯禧禄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刺槐; 群落结构; 水分生态类型; 生活型;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刺槐生长对当地地带性植被生长的影响,2006年8—9月对位于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不同林龄的刺槐林下植被进行群落调查,分析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刺槐林下植被的演替具有与撂荒地自然演替类似的进程,与撂荒演替不同的是,阳生性的白羊草在刺槐林下始终未形成优势种群。尽管刺槐生长过度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旱化趋势明显,植被却由旱生型向中生型转变,从物种组成的角度看并没有明显的旱生倾向。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林下植被逐渐形成2个明显的层片,即以多年生半灌木蒿类为主的地上芽植物层片和以多年生丛生性禾草为主的地面芽植物层片。结果表明,刺槐的生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林下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选择刺槐作为本区域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9+112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刺槐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J].
曹扬 ;
赵忠 ;
渠美 ;
成向荣 ;
王迪海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5) :765-768
[2]   黄土高原刺槐水分关系研究进展 [J].
单长卷 ;
徐新娟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06) :1075-1076
[3]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 [J].
温仲明 ;
焦峰 ;
刘宝元 ;
卜耀军 ;
焦菊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1) :21-25
[4]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J].
张希彪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报, 2005, (03) :527-537
[5]   黄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性质变化研究 [J].
彭文英 ;
张科利 ;
陈瑶 ;
杨勤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272-278
[6]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J].
张社奇 ;
王国栋 ;
刘建军 ;
郭满才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03) :11-14
[7]   林下植被对半干旱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指示作用 [J].
刘晨峰 ;
尹婧 ;
贺康宁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2) :62-67+79
[8]   陕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与土壤干化的关系研究 [J].
王力 ;
邵明安 ;
李裕元 .
林业科学, 2004, (01) :84-91
[9]   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演变 [J].
许明祥 ;
刘国彬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1) :40-46
[10]   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研究进展 [J].
刘守江 ;
苏智先 ;
张璟霞 ;
胡进耀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55-159